郑丁贤《星洲网》专栏评论:
首相先生, 先管好自家,
才谈巴家, 好吗?
❝ 拉菲达和茜蒂卡欣都没有反对援助加沙,只是,她们认为身为大马领袖,安华应该以大马为优先。先把大马管理好,再谈援助加巴勒斯坦。❞
本文是郑丁贤2025-02-01 20:00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首相先生,先管好自家,才谈巴家,好吗?全文如下(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安华率先全球,在以哈局势还未明朗的情况下,宣布大马要在加沙重建学校、医院和清真寺。
立意良好,但是,顺序有落差。
拉菲达公开批判安华捞取"政治甜头"
连大马铁娘子拉菲达都公开批判。她说,大马乡区的学校和医院,状况恶劣;大马自家问题重重,作为领导人,首相应该优先解决国内的问题。
拉大姐性格直率,说话露骨。她说:“要协助世界,值得赞许;但是,不会是为了赚取政治‘布朗尼点’(brownie points)吧?”
‘布朗尼点’没有确定的中文译名,不过,大家肯定吃过又甜又腻的布朗尼(brownie)蛋糕,回想其味道,即可明白。
茜蒂揶揄安华更像是巴勒斯坦首相
人权律师茜蒂卡欣更加没有保留。她感叹西马半岛原住民,以及砂拉越和沙巴土著,严重缺乏医疗和教育照顾,安华却只看到巴勒斯坦。
茜蒂卡欣曾经揶揄安华更像是巴勒斯坦首相,流传一时。
在大马主流穆斯林社会,支持巴勒斯坦是一项神圣使命,声援加沙就是英雄斗士。在如此氛围下,两位铁娘子敢提出异议,勇气可嘉。
当然,两人也遭到安华本身,首相团队,以及一些穆斯林群体的反击。安华指反对者不顺从伊斯兰的教导,他的政治秘书卡米尔声称批评者缺乏道德认知。
但是,持平而言,拉菲达和茜蒂卡欣都没有反对援助加沙,只是,她们认为身为大马领袖,安华应该以大马为优先。先把大马管理好,再谈援助加巴勒斯坦。
总编提供一些思考, 供政府策士参考
说实在,安华和首相团队,不必怒气冲冲,严加驳斥;而是应该心平气和的想想,援助加沙并没有错,为何还会遭到批评?
我提供一些思考,让团结政府的策士参考:
⬤1. 谈重建,还不是时候
以色列和哈马斯只达致停火协议,目前还在第一阶段,进行人质和战俘交换。即使如此,也是争执不断;停火尚且困难,距离和平更还有长远路程。
既然还未达致和平,要谈重建,更加遥远。重建加沙,必须重建加沙政府,也要以色列的配合,然后需要联合国主导,推动国际社会整体动员参与。
万事还未有头绪,就片面要建学校、医院、清真寺,相当布朗尼。
⬤ 2. 安华太过投入于巴勒斯坦
很多人感觉安华太过一头热,把几千公里以外的加沙,当成自家。
当然,关心人道问题,关怀穆斯林兄弟,是应该的。只是,安华是大马的首相,他的权力范围,也是在大马,他应该更加关心大马和大马人的问题。
然而,大马发生的很多事件和争议,安华总是保持一段距离,经常不发言,不表达立场,不作出决定。
远的不说,近的例如火腿三明治引发的族群互呛和猜忌,纳吉特赦令的居家服刑附录是否存在,安华都很神秘,不在现场。
砂拉越民都鲁到美里,沙巴山打根到拿笃,发生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大水灾,灾黎超过万人,家园和工商业、农业损失惨重,需要政府庞大的救援和重建,安华则在脸书给予慰问,以及一般性的2400万令吉拨款。
⬤ 3. 安华要有国内表现,才能撑起国际表现
要成为国际社会的领袖,必须先巩固国内的政治地位;要拥有国际讲话语权,必须先强化国内的话语权。
一个弱势的政府领袖,又如何成为国际强人?
安华执政两年,施政满意度偏低,能拿出手的政绩屈指可数。国内政绩乏善可陈,却在国际论坛议论过高,难以服众。
罗斯福和邱吉尔获得美国人和英国人的拥戴,凝聚国内共识,才能领导同盟国对抗轴心国,成功打赢二战。换作是胡佛和张伯伦,再怎么振臂高呼,也难以得到回应。
安华必须先成为大马的英雄, 然后…
安华必须先成为大马的英雄,才能成为巴勒斯坦英雄,正是这个道理。
要在加沙建学校、医院、清真寺,立意良好,其志可勉;但是,也要看轻重缓急,顺序而为。■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