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豪《星洲网》专栏评论 :
马华陷在政治死胡同!
❝ 自2022年巫统和希盟组成联合政府过后,马华的政治空间被挤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马华拖了近乎两年半,才来重新提起这个问题,已经是太迟了。现在距离下一届大选,最多也是两年半。马华如果要像张盛闻或者魏家祥提议般走一条新的政治道路,那也是太迟了。❞
本文是时评人黄子豪2025-05-01 07:40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马华政治上的死胡同。全文如下(上图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马华3个巨头对马华未来的不同说法
亚亦君令补选过后,马华三大巨头同时对马华的未来发表了相当不同调的说法。署理总会长马汉顺和行动党就哪一个政党成功动员华裔投票支持国阵候选人打起了嘴炮。另一边厢,总会长魏家祥则承认马华已经老化,需要更多心血来重振马华。至于总秘书张盛闻则高调宣称马华已经给了国阵两年多的时间,如果国阵再不当马华是一回事,那马华就要走自己的路。
这三种论调其实折射出马华眼下的三大困境。作为唯一的华裔政党却无法获得华裔的支持、对外没有获得年轻人的青睐、对内无法为国阵(巫统)带来足够的附加值。对于这三大困境的起因,坊间已经有许多论述被提出来。但笔者认为,就算没有以上的三大困境,马华也必然会走向灭亡,因为马华是一个纯华人政党。而马来西亚华裔人口的占比,每年都在不可逆转的萎缩。马华的未来,在结构上,自然是暗淡的。
马华作为华裔政党, 无法获得华裔选票
在宏观政治上,如果有可能支持某政党的选民正在系统性的减少,那么这个政党的崩离分散,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因此,马华如果想要走出政治的死胡同,首先就必须解决这个制度性的问题。如果马华要离开纯华人的政治身份认同,那又必须往哪里去呢?马来西亚的选民政治光谱上,原本最适合马华的应该是城市选区:华人的比例相对比较高、种族倾向比较低、竞选侧重议题。可惜的是,过去50年,由于马华无法获得华裔选票,而必须要靠巫统胜出,因此自2008年过后就逐渐退守到巫统可以提供强大支持的半城乡和乡村地区。2022大选过后马华剩下的两个国会议席亚依淡和丹绒比艾就清晰显现这个格局。
马华能在这个时候和土团党结盟吗?
也就是这个定位,让马华陷入死胡同,既无法立足城市区,在半城乡和乡村地区又必须依靠马来盟党的选票过关。这种情况之下,马华如果脱离巫统,那完全可能一个议席都不剩。那马华可以换一个可以提供帮助的马来盟党吗?比如土团党?很多跳槽到土团党的马华基层领袖其实打的就是这个如意算盘。但这个盘算是没有这么容易打响的,因为当中存在一个最大的变量,那就是国盟当中实力最强大的伊党。
回顾历史,行动党和伊党曾经也在2008年至2013年这段时期以民联的框架互相合作。但那时候的伊党和现在的伊党有很大的分别。当时候的伊党,在民联中是老三。政治上,他们需要民联多过民联需要他们,而被迫融入民联的政治意识形态,所以那时候的伊党显现的是一副开明、包容和拥抱多元的政治形象。那个时段,华裔的选票没有因为行动党和公正党与伊党结盟而背离民联,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但现在的伊党,已经是国盟当中的老大,土团党和民政党在国盟内只有被伊党牵着鼻子走的份。如果马华在这个时候和土团党结盟,显然只能被伊党彻底“融合”,绝不可能维持本身的华人世俗政治意识形态。就算只是遮遮羞的合作,最后在选举中,马华只会被双杀:华裔会因为伊党而不会把票投给马华,马来选民较多的选区在两个马来人政党,伊党和土团党的夹击下,不会有马华的份。
马华想要走新的政治道路也太迟了!
其实,自2022年巫统和希盟组成联合政府过后,马华的政治空间被挤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马华拖了近乎两年半,才来重新提起这个问题,已经是太迟了。现在距离下一届大选,最多也是两年半。马华如果要像张盛闻或者魏家祥提议般走一条新的政治道路,那也是太迟了。现在的马华组织架构、基层服务和党员摄取的方式,完全是围绕着半城乡选区以及巫统支持下的框架来运行的。一旦这辆老爷车要脱离巫统开入城市地区,那就必须组建完全新颖的配套。最乐观的情形下,这种改革所需要的时间是10年。
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位子预留给马华!
可以这么说,2018年国阵败选过后马华没有进入自我革命的深水区,那么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位子预留给马华。如果没有任何政治意外导致眼下格局的破裂,马华就只能继续在夹缝中生存,不要做太多无谓的幻想。■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