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丁贤《星洲网》专栏评论:
关键已非麦润, 而是
继任大法官
❝ 东姑麦润退休前,已经传出委员会对继任大法官人选意见分歧,行政派和司法派僵持不下,以致继任人选未达共识,间接也导致东姑麦润的延任卡关。❞
作者在本文的结语是:从法界到公民团体,自行动党到伊党,都支持东姑麦润,也声援捍卫司法独立,而首相却反其道而行,难免让人对团结政府的司法改革承诺,产生疑虑,而日后排队出场的敏感和重大法律案件,不但成为焦点,也影响政治和司法之发展。
本文是郑丁贤2025-07-03 20:00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关键已非麦润,而是继任大法官。全文如下(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伊党与行动党难得一致支持麦润延任
连不共戴天的伊斯兰党和行动党,都立场一致,支持延长东姑麦润的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任期。
伊党过去相当“憎恨”东姑麦润,曾指她是伊斯兰的敌人;因为麦润的几项判决不利伊斯兰法和伊斯兰法庭(却也维护了联邦宪法的世俗性和至高地位)。
这一次,伊党表示,尽管东姑麦润的一些裁决产生争议,然而,她是一个有功绩和原则的大法官,应予延任。
行动党则公告称东姑麦润的表现美好无瑕,高度廉正,为司法进步和改革作出贡献,因而支持她延任。
只是,行动党的声明是在东姑麦润卸任之际,一切都成定局才发出。如此对外公告无济于事,反遭众人质疑它在政府内部是否持相同立场。
不管怎样,东姑麦润卸任已是既定事实,无法改变;谁将接替麦润,才是大问题。
麦润与当局对继任人选意见严重分歧
也有一说,东姑麦润是因对继任首席大法官人选,和当局产生严重分歧,以至未能获得延任。
空穴来风必有因。
一般人知道,大法官之任命,是由首相推荐,再由国家元首委任。不过,2007 年的“林甘事件”,律师林甘涉及以政治关系介入大法官人选,引发众怒,之后成立的皇家调查委员会,推动成立“司法委任委员会”(JAC)。
日后,各级大法官的候选人,必须先由JAC审核,通过鉴定之后,才由首相推荐给元首。
表面上,这是一次进步,由委员会约束首相的权力,避免行政干预司法;不过,这个制度有先天缺陷,委员会由9人组成,规定其中4名来自司法界,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上诉庭主席、马来亚大法官、东马大法官自动成为成员;另外5名成员则是由首相提名。
行政当局依然可以主导大法官的委任
由于首相提名的配额超过半数,理论上,首相的意愿和权力行使在委员会占了上风;行政当局依然可以主导大法官的委任。
东姑麦润退休前,已经传出委员会对继任大法官人选意见分歧,行政派和司法派僵持不下,以致继任人选未达共识,间接也导致东姑麦润的延任卡关。
有媒体获得这个消息,通过手机短讯询问被列为继任人选的一名当事人法官。岂料,这名法官不但没有回复,反而向警方报案,导致两名编辑被警方传召。
继任大法官人选未定但隐然已有影子
继任大法官人选尚未决定,但隐然已有影子。
目前,盛传行政当局属意的首席大法官人选是丹斯里特里鲁丁,而他的背景和资历有许多争议。虽然他是现任联邦法院大法官,但是,资历不到一年,而且此前未曾担任法官职务,而是检察系统出身,在安华上台之后,受委担任总检察长,代表政府处理多宗敏感的法庭案件。
这也意味着他和政府的渊源,远远超过他和司法界的关系。
安华说他没有干预司法任命, 难服人
目前首席大法官由马来亚大法官哈丝娜暂代,但她本身已是退休延任,任期在11月到期,只属过渡性质。
短期内,继任人选的争议会持续,甚至扩大;其结果将冲击大马司法之独立和公正。
安华表示他没有干预司法任命,且强调一切是依照程序进行,包括由司法委任委员会作出建议。
只是,司法委任委员会的组成,已经有行政当局的影子,要说不涉及,相当缺乏说服力。
难免让人对安华的司法改革产生疑虑
从法界到公民团体,自行动党到伊党,都支持东姑麦润,也声援捍卫司法独立,而首相却反其道而行,难免让人对团结政府的司法改革承诺,产生疑虑,而日后排队出场的敏感和重大法律案件,不但成为焦点,也影响政治和司法之发展。■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