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箭头聆听内容: |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新冠疫情.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新冠疫情. Show all posts
Tuesday, 10 May 2022
南洋网5月10日社论:千万亡魂与“中国清零”
南洋网5月10日社论:
千万亡魂与"中国清零"
世卫接获各国上报的官方冠病死亡人数只是540万,也就是各国在冠病死亡人数方面,少报及瞒报足足超过63%。
世卫宣称,其专家团是使用了“超额死亡”概念,也就是全球实际死亡人数与研究人员根据历年数据所估算的没有冠病疫情下死亡人数之间差别,而得出最接近的推断结论。
在这同时,世卫指世界第2人口大国印度,是“超额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估算达到470万人。
冠病死亡1491万人,等同一战死亡人数
冠病夺走1491万人命是什么概念?那等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死亡的总人数。
一战已结束超过百年,不幸的是冠病病毒还在四处吞噬人命。
世卫这份新调查报告,引起印度政府强烈抗议之外,但却不是西方主流媒体的“主菜” ,因为他们更关心中国上海“关不住”的疫情。
西方媒体关心“封城”之下2500万上海居民的肚皮、世界最大的上海港停摆、中国应不应清零等等。突然之间,整个世界最严重的冠病疫情,好像回到了中国。
事实,是这样吗?
NBC报道美国冠病死亡人数破了100万
再看另一组冠病“杀戮”美国2年余之后的统计数字。5月4日当天,美国 NBC新闻网抢先报道美国冠病死亡人数破了100万,报道说,这等同美国第十大城市加州圣何塞的总人口。
美国在27个月前接获首宗确诊病例,时任总统特朗普指这只是“大号感冒”,结果在防疫失控下27个月死了100万人,死亡速度之快令世人震惊。
100万是一个恐怖里程碑,折射政客在防疫工作上草菅人命,忽视人权,美国当权者甚至以甩锅及炒作病毒溯源等问题,掩饰抗疫无能。
美国是不是抗疫失败国家?确诊及死亡人数排名世界第一已说明一切。排名第二及第三是印度及巴西。
惊人数字背后,都藏着令人心碎的故事
不论是美国的100万或是世界的1500万,这组惊人数字背后,都藏着令人心碎的故事。
世界已走出“大流行”了吗?还是一些国家在掩耳盗铃?
这值得深思。
世界不可能永远封城,这是世界各国都接受的事实,但我们必须正视,冠病不会因为人们“视而不见”,就会自动消失。
美国人口是3.5亿,一个失手就死了百万人;另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印度,不管是官方接近50万的死亡人数,还是世卫的470万,都是人命。
现在,最受到非议的“中国清零”战术,被指与现实世界脱轨。不过,若14亿人口的中国,抗疫效法美印,冠病会放过中国吗?因冠病而死亡人数会是5月8日的官方数字5185吗?
时间会说明一切,就如美国经历的27个月惨痛教训。▉
《中国日报》网评: “动态清零”科学有效
《中国日报》网评:
“动态清零”科学有效
漫画作者:中国日报美术部 马雪晶
点击箭头聆听内容: |
本文是《中国日报》2022年5月9日刊出的网评文章。全文如下(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5月9日下午,山东省济南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5月8日济南市报告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本轮疫情以来首次实现本土阳性感染者“零新增”,连续4天无本土社会面新增阳性感染者,实现了社会面动态清零。
“与病毒共存”会带来严重后果
实践反复证明,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科学有效。它以人民为中心,因时制宜,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必然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相较之下,一些选择“躺平”的国家把精力用于诽谤他国,以此掩盖自身在保护民众生命方面的失败。
一些人口口声声质疑中国的防控政策,却忽略了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速度和致死率。根据美国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密涅瓦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项大样本研究,奥密克戎本质上或同以往版本新冠病毒变异株一样严重。这推翻了以往研究关于奥密克戎传染性更强、危险性变弱的假定。也就是说,若选择“与病毒共存”,将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重症和死亡病例。
中国必将坚持“动态清零”政策
此外,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76亿,相当于美国、欧盟和日本老年人口的总和。许多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一旦感染病毒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因此必将坚持“动态清零”政策。正如阿尔巴尼亚全球化研究所执行主任马塞拉·穆萨贝卢所说:作为拥有全球最多人口、城市人口密集的国家,中国若不采取这些措施,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若中国同其他一些国家一样,试图实现群体免疫,并继续照常行事,代价只会更大。
一些国家选择“躺平”付出代价
事实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为选择“躺平”付出代价。美国人口仅占全球总人口的4%,其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却占全球16%,达到了100万之多,可谓触目惊心。正如加拿大时事评论员沃森所指出的:群体免疫并不是一项基于科学的政策,而是出于政治考量的权宜之计。目前尚不清楚新冠病毒对人类健康的长期影响有多大、病毒逃避检测的能力以及每种变异株的传播链情况,这就让群体免疫看起来像是在下赌注。
总而言之,“动态清零”是一项符合中国国情、以科学为依据的政策。它在保障中国民众生命安全的同时,为全世界赢得了开发新疫苗和治疗方法的时间,降低了病毒变异概率。很显然,放弃一项仍然行之有效的政策是不明智的。历史终将证明,这是一项理性、正确的选择。▉
Sunday, 8 May 2022
简瑞平<南洋网>评论: 清零给世界上了一课!
简瑞平<南洋网>评论:
清零给世界上了一课!
全球受冠病毒纠缠逾2年,出现两种趋势 ,歩入后冠病阶段,绝大部分国家不堪经济受损影响生计,选择与病毒共存,只有中国坚持到底,决意清零。
中国看重人命,选择清零路线
中国的理由简单,14亿人口经不起病毒滋扰,医疗系统无法负荷,需付出沉重的代价,更重要的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的生命置于经济之上。另一点坚信清零政策是科学的,清零是走在正确抗疫的路上。
无奈清零政策引来话柄,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形容是“粗暴封锁”,美国有更多对中国清零政策的负面举动,包括把派驻上海领事馆人员撤离。
国情不同,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套路,有些国家能力所限,疫情失控,演变到大部分人民经已感染,具群体免疫,爪哇和峇厘岛就出现这种情况,印度也有相似之处。
中国不愿丢失人命,走自己的清零路线,掌控得很好,死亡率超低,意外的上海成为重灾区,曾一度确诊数字在2万多例中游走 ,近日出现拐点,下降到1万例以下 ,每天有30多名高危群体疫殁。
中国的防疫政策,西方国家给予诟病,这些国家的人民连戴口罩都要上街游行反对,说违反人权自由,更何况强行宅在家中?结局是放任赔上了无数的生命。
收紧或是放松,会有不同结局
冠病总会有趋缓,收紧与放松有不同的结局,最初一个时期,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和巴西总统博索罗纳都不戴口罩,不良示范导致这两个难兄难弟的国家疫情严峻,疫亡占全球数一数二,而印度排名第三,与受控能力不足有关。
中国清零政策,面对许多问题,当中食物输送链是其中一项,人民反弹动作频传,上海人口2500万,有住宅高楼人民,群起敲锅讨物资,不能忍受三餐不依时,另有消息,当局不排除境外势力搞动作等不良意图。
认真的说,这些苦头,与父祖辈那两代人所遭遇的艰辛,不算什么,反观今时中国人民过惯好日子,稍为有不顺遂,就显露娇生惯养的本性,没有认清抗疫拯救老百姓的生命,是一场看不到敌人的战争。
中国的清零,给世界上了一课
可以想一想,如果不清零,情况会是怎样?看看各国的情况就有答案。而清零政策不但给中国,甚至世界留下的是一种对病毒的防疫方法和经验,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正面的,给后人很好的参考与指引,清零给世界上了一课。▉
Tuesday, 19 October 2021
新加坡中国客工疫情风波 管理方第一次公开回应 ◆热心人捐赠物资感动社会 ◆
新加坡中国客工疫情风波
管理方第一次公开回应
◆热心人捐赠物资感动社会 ◆
本文是新加坡眼10月15日刊出的报道。上图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全文如下——
近期,一些网友爆料宿舍疫情爆发后,宿舍人心惶惶不断有人确诊,客工的吃住生活环境很差。
![]() |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
网上流传大家抗议的场面........
还有网友表示和确诊者之间只隔着层网,担心防护不够健康受到威胁。
今天(10月14日),新加坡客工宿舍管理方面对《新加坡眼》的问询,首次官方回应,有5个点特别申明:没有出现暴乱(riot),没有出现人身伤害(injury),没有逮捕任何人(arrest),不知道谁报警的(因为现场看到警车),不知道谁把信息发布到社交媒体平台的(包括微信Facebook等等)。
以下是具体回应信息:
❶客工宿舍现场派驻了一个医疗队保障其治疗。
❷由于新加坡的康复流程很可能与住户国家的流程有差别,造成了客工焦虑,因此要加强普及工作。
❸已着手改善客工宿舍伙食。
❹根据卫生部流程,ART抗原检测阳性的需要在宿舍康复设施DRF或移去中央康复设施CRF进行隔离,与ART阴性客工分开。
❺ART阳性并出现症状的或未完成疫苗接种的,则必须接受PCR检测以判定是否确诊;PCR出结果之前,须在宿舍隔离设施DIF隔离;如果PCR阳性确诊,就由医疗队送去社区康复设施CCF。
❻近日由于宿舍内病例大增,先前未能来得及把所有ART阳性客工按以上流程妥善安排。现获得人力部派人协助,已把受影响人员尽数按流程安排好。
![]() |
回应原文 |
客工的主要雇主的胜科海事(Sembcorp Marine)今晚也发文告表示,过去一周密切留意居住在西雅惹兰都康速建宿舍员工的状况,并与宿舍业者合作,正视他们的顾虑,包括让确诊客工在宿舍内有适当的隔离空间以及提供医疗援助。
10月13日中午,在《新加坡眼》的“新·热点”视频直播间播出惹兰都康客工宿舍事件之后,引起社会爱心人士的高度关注。
很多网友纷纷表示想要捐赠急需物资,帮助客工朋友度过难关。
昨晚,第一批爱心物资包括:药物、口罩、消毒水等急需物品,已经送达宿舍。
在客工网友“阿通”等人的协调下,第一时间分配给了当晚转移至隔离宿舍的客工们。
从昨天下午直播结束后,直到今天,《新加坡眼》办公室源源不断收到了各种爱心人士的捐赠物资。
运输志愿者主动联系到《新加坡眼》,要求过来一起帮忙送货。为了尽快把这些物资送到客工手中,今天中午我们将物资运送到客工宿舍。为了实况转播派送进展,《新加坡眼》视频号“新·现场”直播间12点开播。
主持人勇哥、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在一线奋战,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持续5个多小时,就是为了把物资尽快送进宿舍。
由于客工宿舍不允许媒体进入,在与工作人员沟通协调后,《新加坡眼》支援队的成员以个人身份最终把物资交到了客工代表手中。
不久后,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提供的物资也已经送达。
中国驻新大使馆送来一箱箱的莲花清瘟胶囊,上面贴着一张纸,写着“同胞平安,祖国牵挂!”
今天适逢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与客工们隔着铁丝网遥遥相望,只能通过直播连麦,了解他们的现状。
各方机构、志愿者鼎力相助,素昧平生的人在这里相遇,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和善举,让人感动。
今晚,客工们已经陆陆续续领取了物资。
短短两天内,经过相关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的不断努力,客工宿舍的情况已经开始好转。以下是《新加坡眼》了解到的情况:
新加坡人力部已派支援小组前往调查
人力部已派支援小组前往调查,必要时会派遣流动医疗团队前去支援。
新加坡人力部10月13日晚间表示,当局在10月12日已派遣前线保障支援小组人员前往该宿舍进行调查。
人力部的初步调查发现,将确诊冠病的客工从宿舍房间,转移到宿舍康复设施或中央康复设施的过程中的确存在一些延误。
人力部也说,居住在宿舍内的客工若需求医,可被送往区域医疗中心,并使用远程医疗服务。当局也会在必要时派遣流动医疗团队到宿舍内照顾客工。
《新加坡眼》收到外籍劳工中心的回复
今天下午,《新加坡眼》收到外籍劳工中心的回复,指客工宿舍的情况已经受控,当局了解客工的担忧,正在解决相关问题。
外籍劳工中心也附上客工宿舍的康复指南,《宿舍康复设施(DRF) 和集中康复设施 (CRF) 须注意的8件事 》,供客工朋友们参考,非常实用。详情如下:









所有客工接受快速抗原测试
确诊客工已被转移集中隔离
《新加坡眼》今天采访胜科海事的网友“阿通”,他说从10月13日晚间开始,有关部门筛选出了第一批宿舍名单,让这些宿舍的客工轮流排队去做快速抗原测试。
如果检测阳性的就统一安排去隔离中心隔离,如果是阴性就可以回宿舍并正常上班。今天上午8点左右,他们继续排队看医生检测,预计今天所有人都可以完成检测。
昨天测试阳性的客工被陆续转移住到了克兰芝、三巴旺等地的隔离宿舍,一间宿舍住10个人左右(见下图)。
伙食卫生问题
针对伙食卫生问题,人力部已将客工的反馈传达给他们的雇主,雇主也已向客工了解他们的担忧和顾虑。
据客工网友称:“昨天晚餐和今天午餐都给加了一个橙子。”有人表示今天的午餐有所改善,有人则觉得和以前差不多。
目前《新加坡眼》也收到居住在其他客工宿舍的网友求助,有位住在大士的网友在直播中反映,“饭菜质量差,米饭是生的”,“需要消毒水”等物资。
新加坡眼的爱心志愿者们还在持续进行捐赠活动,如果你想加入,请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新加坡眼》还在直播中还了解到,目前确诊客工比较担心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可以接受治疗?”
这是热心网友发来的手写信,鼓励大家“互相帮助,共同抗疫!” 病毒无情,人有情;心连心,大家一定可以战胜困难!
最后附上一张网友画的图,呼吁客工朋友们不要放弃,家人在等您!
(全文完)
Monday, 11 October 2021
杨丽琴《星洲网》专栏评论: 甲州4个首长 一台戏
杨丽琴《星洲网》专栏评论:
甲州4个首长 一台戏
❝从民间的反应、坊间的舆论,4位甲州前首长所主演的这场政治大戏,显然不叫好也不叫座。涉及多方,如今进退两难,也只能说都是自找的。❞
本文是自由撰稿人杨丽琴2021年10月11日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4个首长一台戏。全文如下(上图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下回你若到马六甲旅游,恐无机会品尝某家著名的沙爹朱律了。该店在疫情间生意一落千丈,宣布即将结业。
如此名店,尚且不敌疫情冲击,更别说其他苦苦挣扎的小商贩。
罔顾疫情,解散议会,匪夷所思
因此,当马六甲传出可能举行州选时,市民也不知是“惊喜”还是“惊吓”。州选会带来人潮和商机,但也可能导致疫情反扑,再重创经济。
过去一年,甲州政府在抗疫上,是宁严不松。警方严格取缔不守SOP的民众。曾被广泛报道的“下车准备过马路没戴口罩中罚单”等新闻,都是甲警的“执法成果”。
前首长苏莱曼甚至一度建议,要进入马六甲的人要先检测。
然而,甲州最终还是爆发工厂感染群,确诊数字一度高居不下。而甲州打疫苗进度也比其他州慢,以致很迟才进入第二和第三复苏阶段。一些地方的夜市甚至至今仍未重开,商贩还在痴痴的等。
马六甲是旅游州,游客不来,许多老字号早已支撑不住而倒闭。
如今马六甲由看守政府管理,看守政府在决定领域开放和制定SOP方面,有多大权限?如果甲州进入紧急状态,会否影响复苏和抗疫政策?相信这是更多马六甲人关心的课题。
假设选举避无可避,有多少人会出来投票?根据坊间调查,很多人对投票意兴阑珊,游子也多数不会特意回乡投票。除了害怕染疫,也是因为觉得这一切事件实在是太莫名其妙了。
4个首长联合主演的一场大戏
甲州议会之所以解散,说到底是4个前首长联合主演的一场大戏。
现任甲州元首莫哈末阿里在担任甲首长期间,曾因涉及金钱政治而被查。他在505大选惨败后,曾归咎于华社不支持。而他之所以同意解散州会,大抵是不满意希盟所建议的首长人选,即阿德里和已翻脸的徒弟依德利斯。
依德利斯接任首长后,也一度对华社下马威,并曾想取消鸡场街封路。如斯嚣张跋扈之人,被巫统开除后,居然放软语气,说考虑加入希盟,还自荐当甲首长,是对自己自视过高。
而在甲州509变天后,担任近两年首长的阿德里,上任后以廉洁、平易近人的形象示人。但在希盟执政期间,或是任期太短,无力解决一些民生问题,导致有些民怨,认为谁做政府都一样。
而苏莱曼当上首长后,也建树不大,更因能力无法服众,让依德利斯倒戈相向。
4人的恩怨将马六甲推向再变天
4人盘根错节的恩怨,将马六甲推向再变天。
根据当前局势来看,始作俑者依德利斯当然是最大输家,但甲州希盟蹚了这趟浑水,也惹来评批声浪,指接纳“政治青蛙”,政治道德崩坏。
此外,某些阵营和支持者还被指持双重标准。去年,沙巴解散州会进行州选是“还政于民”,但马六甲举行州选就是“时机不当”。
喜来登政变后执政的国盟政府是“后门政府”,而马六甲同样有人变节,难道就是堂堂正正,非“后门夺权”?
配角的甲州希盟赔了夫人又折兵
甲州希盟在变天事件前,肯定有向中央汇报,也必曾获得安华和其他希盟政党领导授意和“祝福”。安华等人应是向“喜来登事件”取经:不管前门后门,只有权力在手才是“门道”。
或是不堪选民指责,马六甲火箭一些议员澄清,他们是“被代表”致函王宫,也不赞成希盟接纳“叛徒”。
马六甲政权未到手,希盟却已损了形象,还让自家人满肚子怨气,赔了夫人又折兵。
而从民间的反应、坊间的舆论,4位甲州前首长所主演的这场政治大戏,显然不叫好也不叫座。涉及多方,如今进退两难,也只能说都是自找的。▉
Thursday, 7 October 2021
《星洲网》10月7日社论: 疫情严峻下决定重选? 甲州偏向病毒虎山行!
《星洲网》10月7日社论:
疫情严峻下决定重选?
甲州偏向病毒虎山行!
❝现在贸然选举,是向病毒公开宣战,这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一场和病毒博弈的豪赌,赌注呢?就是投票的选民。❞
本文是《星洲日报》/《星洲网》2021年10月7日社论。原标题:甲州重选?偏向病毒虎山行!全文如下(上图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马六甲州议会因为4名国盟议员投靠希盟,州元首敦莫哈末阿里在听取州首席部长苏莱曼劝告后,同意解散州议会。随后,大马选委会也接获甲州议会解散通知,在甲州宪法第19(4)条文下,必须在解散之日起60天内举行州选举,也就是说依法至迟12月3日要完成选举。
在正常的日子里,选举是实践民主政治的必要过程;只是在疫情当下,选委会及甲州政府,是否有能力避免步入去年沙巴州选后疫情大爆发的后尘?首相依斯迈沙比利就表示,他和一般民众都对甲州可能举行州选举一事担心。他说,去年沙巴州选举引发一轮全国疫情大爆发,选后确诊病例显著增加。
解散州议会之后,有两个选项
马六甲解散州议会后,接下来有两个选项。其一,依州宪法规定重新选举。其二,采取砂拉越模式,颁布紧急法令,委任看守政府直到疫情趋缓后择期重选。
先说重新选举,去年7月底,沙巴州同样发生因为议员跳槽导致州议会解散。9月26日的重选,在野的沙巴人联以38席比32席击败民兴党政府,选举结果不重要,惨重的是在于事后评估证实,这场选举是造成稍后全国疫情扩散的主因。
10月2日,也就是选举后一周,当时全国累积确诊病例才1万1771宗,136人死亡。一年后的今天,累积病例高达230万人,累计死亡26759例,两者同时暴增196倍,从全球抗疫模范生沦于倒数几名,灾情严重可见一般,所以沙巴州重选曾经延伸疫情大爆发的教训,足堪借鉴。
真的重选,不妨参考新加坡经验
如果非重选不可,那么选委会就必须和卫生部讨论,制定严格的标准作业程序(SOP)。去年7月10日,新加坡也在疫情下举行全国大选,选后未出现疫情爆发,主要原因在于严格的SOP。他们(1)取消10天选战过程中的群众造势活动,改以电视政见发表会;(2)投票站从原先的880个增加到1100个;(3)所有选民必须在事先规定的2小时内投票。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分散人流,防止民众聚集徒增染疫风险。真的重选,选委会不妨参考。
当然,未因大选爆发疫情的另一个更重要原因,是新加坡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对疫情做很好的控制,竞选期间的新增病例都在个位数以内。反观今天只有94万人口的马六甲,周二新增246例,每10万人26.2人染疫,是同一天全球平均值6.1例的4.3倍,疫情依然严峻;何况还有Delta变种病毒在旁虎视眈眈!
贸然选举是和病毒博弈的豪赌!
所以现在贸然选举,是向病毒公开宣战,这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一场和病毒博弈的豪赌,赌注呢?就是投票的选民。
我们不是无路可走,颁布紧急法令,先委任看守政府,等待时机重选,才是明智的决定!▉
恐爆发新一波新冠疫情,行动党中委会反对州选 / 希盟图谋与4名国盟议员合作,邱培栋反对“联依”组织州政府
邱培栋发文告表示:
恐爆发新一波新冠疫情,
行动党中委会反对州选
他发文告表示,我们必须从错误中学习,不能重蹈去年沙巴州选的覆辙,导致新一波疫情的爆发及疫情失控。
指原任首长已经失去多数优势该应呈辞
也是甲市区国会议员的邱培栋说,自从马六甲国盟州政府倒台后,原任首席部长拿督斯里苏莱曼应该呈辞,因为他已经不在州议会内占据多数优势,他也没有权力建议解散州议会。州元首必须获得中立及根据州宪法行事的空间,不得受到任何外界因素所影响。
他指出,该党中委会已经得知马六甲的最新政治发展,即4名执政党州议员撤回对马六甲国盟州政府的支持。
“自从国盟州政府成立之后,其内部一直充斥着严重的冲突,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他们内部的分歧导致现今局面的出现,4名州议员的退出引发了另一轮政治危机。其中2位州议员之前背叛了希盟,也是马六甲希盟州政府在2020年倒台的祸首之一。”
行动党重申:新的州政府理应立即成立
他说,该党中委会认为,新的州政府理应立即成立,获得多数优势的政党或联盟应该获得机会和受邀成立新政府。在中委会会议上,州委会也向阿德里告知该党首选的首席部长人选。
“中委会重申,马六甲政治危机必须立即解决,以尽快解决人民所面对的困境。心怀不轨的政客和一些政党的内部分歧,不应该影响马六甲及人民在疫情恢复工作中所作出的努力。”▉
..............................................................................................................................
《当今大马》报道:
希盟图谋与4名国盟议员合作,
邱培栋反对"联依"组织州政府
发表于2021-10-6 11:05 时分
(上图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马六甲希盟与4名倒政府的州议员合作,想要成立新的甲州政府。不过,甲州希盟并非一致支持这个策略。
行动党马六甲市国会议员邱培栋今天发文告表明,反对希盟与4名州议员密谋合作。
邱培栋已向希盟同僚表明立场
根据邱培栋,希盟过去一周已召开多次会议讨论马六甲政治风波,而他向同僚清楚表明反对“联依”(即“联合依德利斯”缩写)的立场。
“在过去一个星期里,许多人已经针对‘马六甲政变’展开多次不同阶层的会议商讨。我也曾向同僚清楚说明我们不应该和那4位州议员密谋,也不应该支持其中一人成为首席部长人选。”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跳槽文化已经导致许多人对马来西亚的政治体系失去信心,类似行为也为将在来届大选投票的年轻选民带来了不良示范。我相信许多马来西亚人民已经对这类政治游戏感到厌倦及反感。”
邱培栋也是甲州行动党副主席。他认为,双溪乌浪州议员依德利斯哈仑为首的4名州议员撤回对州政府支持,乃是一场不必要的政治危机。
他说,即使马六甲州议会已经解散,但这场政治危机仍未结束。
“如果马六甲州选真的上演,很大可能会影响马六甲,甚至全国的2019冠病疫情复苏进度。与此同时,如今也有传言指中央政府将会在马六甲实施紧急状态,以展延州选。”
“这4名州议员退出州政府的行列是因为国盟内部有分歧,其中2人之前来自希盟,但他们在喜来登政变时背叛了我们,导致马六甲希盟州政府倒台。”
议员跳槽为国家带来诸多问题
他感叹,正当大家应该从“喜来登政变”及“沙巴政变”中吸取经验,现在却又新增了“马六甲政变”。
“这一次的事件也清楚告诉大家,政府必须立即推出反跳槽法令,否则未来的全国大选将会出现更多跳槽的行为。反跳槽法令应该在国会取得通过,如政府和希望联盟在《改革及政治稳定谅解备忘录》上取得的共识。”
10月4日,依德利斯哈仑为首的四名执政阵营州议员宣布撤回对甲州首长苏莱曼支持,使得苏莱曼领导的州政府失去议会多数。
同一天,甲州希盟与4人召开联席记者会,并要求觐见甲州元首莫哈末阿里,以讨论组新政府。
无论如何,莫哈末阿里最终同意苏莱曼的建议,解散州议会。▉
Tuesday, 5 October 2021
红蚂蚁网报道: 新加坡领导层为抗疫而分裂: "清零派" VS "共存派"
红蚂蚁网报道:
新加坡领导层为抗疫而分裂:
"清零派" VS "共存派"
上图为视频截图:新加坡政府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10月2日记者会,左起:贸工部长颜金勇、卫生部医药服务总监麦锡威副教授、财政部长黄循财、卫生部长王乙康和人力部长陈诗龙。下端两个放大图:黄循财(左)与王乙康(右)分别为“清零派”和“共存派”代表人物。
本文是新加坡《红蚂蚁网》2021年10月04日 刊出的一篇报道。作者署名“样子”,原标题:清零派VS共存派 新加坡4G领导为抗疫而分裂?
纵观今日全球抗疫格局,大体上可以分为“清零派”与“共存派”两大主流。
新加坡无法清零病毒,只好与之共存
去年冠病疫情暴发之初,大多数国家采取封城围堵病毒的策略,忍受封城的短暂痛苦,杜绝病毒的传染根源和途径,人们的生活就可以回归正常,新加坡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是,病毒变异出更多毒性更强的毒株之后,各国面对的对手已经不只一个,研发出来的疫苗对毒株的功效打了折扣。
新加坡政府一开始以为疫苗一面世,我国迅速达到群体接种的目标,就可以进入“疫后”的正常生活。岂知人算不如天算,单日破两千,每日出现死亡例,单靠群体接种疫苗无法再制造“清零”的奇迹。
单靠群体接种疫苗,无法再制造“清零”的奇迹。(联合早报)
无法清零它,只好与之共存。
欧洲国家先走上这条路,病例反弹,我们笑他们没有做好准备,新加坡会一步一步来。但是,病例的突增之快,出乎抗疫当局预料之外。新加坡也沦为为其他国家的负面例子。
于是乎,我们又听到新加坡应该再封城,重新搬出阻断措施的声音,这反映出人们的心情跟着疫情的上下而起伏不定。新的抗疫政策还未完全落实,就已经失去一些人的信心。
《海峡时报》对新举措进行的网上调查
(图源:联合晚报)
52%受访者认为“恰到好处”(just right),25%认为太过严厉,另23%认为太松。受调查对象是16岁以上人士,达1164人。
这项调查提出了一个选择题:新加坡应该采取清零政策或是与病毒共存?43%选择了两者混合方式,12%不确定,其余是两个选择各占一半。
48%的人认为政府的抗疫策略有一贯性,46%不以为然。
这些数据反映出,新加坡人对抗疫立场已开始分化,疫情突变,让人们不知所措。
(图源:联合早报)
潜在的危机是,政府抗疫政策逐渐失去人民强大的信任。这跟去年疫情暴发之初,尽管各行各业受到经济打击,全国上下一致支持政府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别。
最近的发展趋势,搞到人民失魂落魄
同一则报道中也引述黄循财接受彭博社电视专访时的说法,否认执政党领导层在抗疫路线上出现分裂,抗疫决策是一致的决定。
新加坡“与病毒共存”路线的挫折似乎也反证“清零派”的路线正确。问题是,谁不想清零?能办得到吗?即使偶尔达到了,能够持久吗?新加坡、新西兰、以色列、香港等国和地区不是没有清零过。
卫生部长王乙康(左)与财政部长黄循财。(通讯及新闻部/红蚂蚁制图)
无论如何,新加坡领导层因抗疫而分裂显然是更富有新闻卖点,在国际上更容易吸引眼球。
到目前为止,新加坡“与病毒共存”的路线保持不变,根据疫情而调整限制的或松或紧。
民间对超过上千的日增病例紧张兮兮,政府却估计可能日增5000。
最近的趋势发展显示,政府的估计已经算是保守,一下子说1000,一下子2000,到了2000,又说5000,病例上升不断“达标”,人民被搞到失魂落魄,民间意见可能进一步分歧。
领导层的疑似立场分裂会不会成为事实或是公开化,是我们所应该担心的。
新加坡"与病毒共存"实为形势所逼
首趟通过疫苗接种者旅游走廊计划从德国出发的SQ325航班9月8日下午降落在樟宜机场。机上共有100名已完成接种的旅客,他们出发前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果都呈阴性,抵新后则再次受检,检测结果出炉前须自我隔离。(新明日报)
边境封得了一时,封不了一世。因噎废食,死的人更多。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可以靠内需和内循环,长期清零,但也不可能一直无止尽的清零下去。
所以,清零是个伪命题,是“中国式的收紧”。容忍一定的公众感染是绝大多数国家可以追求的实际目标。
“共存”也是为形势所逼,不是要或不要的问题。
在上周末的记者会上,财政部长黄循财说,98%的病患属于无症状或轻微症状,染上冠病并不可怕,也不必感到不好意思,
“因为我们许多人迟早会感染到病毒”。
黄循财的话像是在给我们压惊,难怪这一轮疫情紧张,李显龙总理也没有出来发表全国讲话。关键还是在于八成人口接受了两剂疫苗的加持,这才是政府如此淡定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