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9.外国人权.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9.外国人权. Show all posts
Friday, 2 May 2025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
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混乱’‘动荡’,是美国媒体普遍为过去这三个多月打上的标签。
美国问题的中国专家吕祥表示,特朗普在这100天里的执政表现,已经为他剩余的任期定下基调,未来四年,美国的内政外交依然会延续目前的混乱局面,将美国的信誉挥霍殆尽。❞
本文是中国《观察者网》2025-04-29 18:41刊出,由该网 王恺雯@芮瑞编辑撰写的报道。原标题:“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全文如下(上图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和文内小标题经《人民之友》编者略作调整)——
在美国政治文化中,总统执政百日是一个重要节点,被视为衡量其表现的“试金石”。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1933年罗斯福的总统任期。
罗斯福的“百日新政”为美国走出经济大萧条打下了基础,夸口会为美国带来“前所未有繁荣”的特朗普又交出了什么样的成绩单?
特朗普2.0的100天:"混乱"和 "动荡"
“混乱”“动荡”,是美国媒体普遍为过去这三个多月打上的标签。
对内,特朗普大幅裁撤联邦政府雇员、关停政府机构,大力打击非法移民。对外,他发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关税战,还肆无忌惮地对他国领土发出吞并威胁。
在美媒看来,特朗普本届任期的“破坏力”已经超越了其第一任期,在100天内就把美国推向了经济危机的边缘。而特朗普政府对司法部门的藐视,也让法律专家警告,美国正接近一场“宪法危机”。
美国问题专家吕祥对观察者网表示,特朗普在这100天里的执政表现,已经为他剩余的任期定下基调,未来四年,美国的内政外交依然会延续目前的混乱局面,将美国的信誉挥霍殆尽。
▲ 当地时间2025年1月20日,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后签署一系列过渡文件。 (视觉中国)
签了139项行政命令, 创历史新高
截至当地时间4月24日,特朗普在本届任期内已签署了139项行政命令,创美国总统同期历史新高,也逼近拜登四年任期签署的所有行政命令数量(162项)。
在内政方面,特朗普把目标锁定在政府部门改革、管控移民、废除DEI(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政策等领域。
他在上任首日即签署行政命令成立“政府效率部”(DOGE),由亿万富翁马斯克牵头,对联邦机构进行大规模改革;数万亿美元的对外援助被冻结,超过十万名联邦雇员被解雇或接受买断协议。削减开支的“大刀”还挥向了美国公共服务和科研机构。
在移民问题上,特朗普开启“史上最大规模驱逐行动”,调动从美国国税局到邮政局等各个政府机构搜查涉嫌非法入境者。
据美国广播公司(ABC)统计,截至4月25日,特朗普政府推行的政策在美国已面临近200起法律诉讼。
然而,面对试图限制其行政命令的美国司法系统,特朗普及其政府成员多次公开指责,甚至呼吁弹劾叫停其驱逐移民行动的法官,导致美国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罕见地公开谴责总统。
ABC援引法庭文件称,在很多情况下,法院针对特朗普政府政策颁布的临时限制令,并没有得到其遵守。宪法专家警告称,这些明显藐视法庭的行为损害了美国司法部门,让美国“危险地接近一场宪法危机”。
▲ 当地时间2月20日,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中心,被解雇的美国国税局工作人员离开办公室。 (视觉中国)
在外交领域,特朗普延续了他第一个任期的“退群”行动,把拜登时期重新加入的《巴黎协定》、世卫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又退了个遍。在贸易层面,更大幅升级其保护主义政策。
特朗普自认为凭借高关税可以重振美国制造业、提振美国经济,但贸易战导致美国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不得不忍受更高的成本,全球投资者也因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而对美国失去信心。这都加剧了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
美国专家学者对特朗普新政的批评
“现在,如果你是一家正在制定计划的企业,你会愿意在这种条件下投资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上周在投资银行高盛的一档播客节目中问道。
对他国的霸凌不止体现在贸易政策上。自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特朗普多次威胁要武力夺取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还要吞并加拿大,引发相关国家强烈不满。
眼下,乌克兰和加沙的战火仍在继续。特朗普在上任前承诺会很快解决这些问题,多次吹嘘可以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但如今,冲突不但没有解决,特朗普在乌克兰问题上还彻底激怒了北约盟友。
哈佛大学历史学者尼尔•弗格森日前撰文指出:“重返白宫不到100天,(特朗普)就用他游戏中的铁锤敲打国际安全秩序,摧毁美国在北约和其他盟友心中的信誉,还有国际自由贸易体系。”
曾任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高级顾问的道格•索斯尼克表示,未能妥善规划和执行政策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显著特征,其移民和关税举措的混乱,以及“政府效率部”的成立都体现了这一点。这种混乱的治理风格所造成的不确定性让企业无法做出投资决策。
“他(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头100天是美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时代》杂志如此描述道。
▲ 当地时间3月28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强登格陵兰岛,视察美军基地 (CNN视频截图)
“特朗普不会调头,但其他国家会”
《华盛顿邮报》指出,特朗普上任头100天带来的戏剧性转变远远超出了过去每四年或每八年上演的变化,也比他上一个任期所带来的变化要大。“他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的运行方式、全球外交的开展方式以及移民政策的执行方式。”
“现在的特朗普比八年前激进得多。”在特朗普上一个任期内担任美国伊朗和委内瑞拉问题特使的埃利奥特·艾布拉姆斯对路透社说。
吕祥对观察者网表示,对于再次执政的特朗普来说,他不像第一次执政时那样“举目无亲”,他利用不在位的四年时间网罗了一批忠诚于他的政客。
“撇开能力不说,这批人在忠诚这一点上是没有疑问的。在美国的重大政策上,他们都以特朗普说的为准,看不到他们各司其职,这也从侧面导致了特朗普行为不确定性的增加。”吕祥说。
西方多名现任和前任外交官对路透社指出,一些已经造成的损害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特朗普软化其做法,局势并非无法挽回。不过,他们认为特朗普不太可能做出重大转变。而为了应对特朗普反复无常的决策,很多国家预计将在与美国的关系上做出持久改变。
例如,美国的一些欧洲盟友正在寻求增强自身国防工业,以减少对美国武器的依赖;北方邻国加拿大希望加强与欧洲的经济和安全联系。美国在亚洲的盟友日本和韩国也受到了特朗普政策的冲击。
路透社指出,越来越多的人猜测,与美国关系的恶化可能促使其合作伙伴至少在经济上向中国靠拢。
▲ 4月1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访华期间表示,西班牙和欧盟愿与中方加强沟通协作,维护国际贸易秩序。 (视觉中国)
美国问题的中国专家吕祥的见解
眼下,特朗普政府正试图利用关税谈判逼迫其他经济体一同围堵中国。在吕祥看来,不能排除一些小型经济体在美国的威胁下就范,“但要说绝大部分经济体跟随美国,这个可能性为零。只要中国立在这儿,其他经济体就会有信心。”
吕祥表示,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宣称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乌克兰问题和贸易问题,现在看来,没有一个问题是解决的,而且他惯用的恐吓伎俩,似乎也都没有发挥效力。
他进一步指出,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无底洞式外交”,各国都很清楚,无论达成交易与否,结果都是一样的坏。
“大家现在对美国的心态是:我答应你的条件又能怎么样?所以我不求你了,看你还能坏到哪一步。”吕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特朗普一直标榜的“交易的艺术”(art of the deal),最后大概率也会变成“谈不成的艺术”(art of no deal)。
“100天内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在美国国内,极端的贸易政策,以及大规模解雇联邦雇员和驱逐无证移民工人都令投资者感到不安。
据彭博社报道,截至4月28日,标普500指数自特朗普就职以来已下跌约8%,创下1974年以来总统执政百日的最差表现。
“这是一种极端的、教科书式的、纯粹的系统性风险。这种波动和我们过去所经历的完全不同,它像野火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蔓延到所有行业和资产类别,并不断受到随机言论和不断变化的政策的推动。”金融服务公司Siebert首席投资官马克•马雷克说。
“我们还没有走出动荡,而且我认为短期内我们也无法走出动荡。”资产管理公司财富联盟(Wealth Alliance)总裁迪顿说,并补充道,“特朗普就是特朗普。”
“特朗普在短短100天内就将美国经济推向危机边缘。”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4月28日的报道中写道。
CNN与民调机构SSRS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已跌至41%,为70年来所有总统上任百日内支持率最低的一次。他在经济方面的支持率为39%,同样创下新低。
▲ 当地时间4月5日,全美多个城市数十万人涌上街头,抗议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 (社交媒体视频截图)
民众对特朗普及其政府的普遍不满
其他的民调也普遍反映了民众对特朗普及其政府的不满。
美国广播公司、《华盛顿邮报》和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4月27日发布的联合民调显示,特朗普的百日支持率为39%,是80年来所有美国总统中最低的;有72%的美国人认为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纽约时报》和锡耶纳学院25日发布的联合民调显示,多数美国受访者对特朗普执政表现给予负面评价,66%的受访者认为特朗普政府目前呈现“混乱”状态。
英国《经济学人》和市场调查机构YouGov Poll在4月中旬发布的民调显示,53%的美国受访者认为,美国正走在错误的道路上;57%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处在“失控”状态。
即便是保守派媒体福克斯新闻,其最新民调同样显示,美国民众对特朗普工作表现的总体认可度(44%)并不乐观,低于其前任拜登(54%)、奥巴马(62%)、小布什(63%),也低于特朗普第一个任期(45%)。
索斯尼克认为,特朗普的支持率可能很快会跌倒更低水平,因为美国总统通常会在选举后和美国民众经历一段“蜜月期”,在此期间他的支持率往往会被夸大,而准确的支持率会在他执政第一年的9月初显现出来,到那时公众已经有时间消化政府新议程带来的影响。
尽管支持率已跌至历史低位,但《华盛顿邮报》注意到,白宫内部并未“气馁”,且普遍认为特朗普“已经为影响深远的巨大变革奠定了基础”。
报道称,尽管美国国内各政治派别都对经济动荡表示担忧,但特朗普政府官员预计,目前的行政措施将继续保持。
“我相信,今年我们将迎来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驱逐出境。”一名美国高级政府官员说。另一名官员表示,特朗普政府接下来的100天将聚焦“贸易协议与和平协议”。
“我认为,没有什么比贸易协议和实施这些关税更能让总统下定决心的了。”一名美国高级政府官员说。
美国的未来4年依然是混乱的局面
在吕祥看来,特朗普2.0时代头100天的执政表现,已经为他剩余的任期定调了,未来四年,美国的内政外交依然会延续目前的混乱局面。
“这将是把美国的信誉挥霍殆尽的四年。”吕祥说。■
Tuesday, 29 April 2025
《南洋网》2025-04-28社论 : 美国名嘴和政客的谎言
《南洋网》2025-04-28社论 :
美国名嘴和政客的谎言
❝世界局势在变化,单边主义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求,多边发展才是世界未来要走的正确方向。东方的中国正在崛起,而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本身却面对严峻的经济和社会考验。美国绝无可能再倨傲,美国必须改变姿态,学会强强合作的新生存模式。
世界大同,全人类的命运休戚与共,睥睨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发展的趋势应该是朝向和平稳定、互利共赢的道路前进。❞
本文是《南洋商报》/《南洋网》2025-04-28社论。原标题:美国名嘴和政客的谎言。全文如下(上图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访问越南、大马和柬埔寨,引发美国名嘴比尔奥莱利的批评,进而激起国人的愤慨情绪,对这位美国保守派政治评论员大加挞伐。
奥莱利质疑习近平的三国行,指东南亚国家经济实力有限,无法为中国带来实际利益。
首相安华和马新社黄振威批美国名嘴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认为这名评论员的言论既傲慢而无知,尤其对东南亚的实际发展一无所知,亦体现出其受种族主义情绪与殖民意识形态影响的狭隘思维。
不料,这名美国政治评论员却胡说八道,发表侮辱我国人民低收入,穷得快吃不上饭的诋毁和不实言论。
“马来西亚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为5731美元,美国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为4万2220美元,相当于马来西亚的8倍。若你们(大马人)年收入仅挣5000美元却想买顶帽子,那还是别买了。在吉隆坡也别点中餐外卖,你们几乎快吃不上饭了。”
马新社主席拿督斯里黄振威撰文驳斥奥莱利贬低大马人民“穷到吃不起饭”的言论,非议这名评论员的看法偏颇,并对大马社会发展和区域现实的严重无知。
他的文章引述国际媒体如《南华早报》说,大马是“一个过度饮食的国家”,全国有一半成年人超重,狠狠打脸这名美国人。
现实中的美国,其实在挣扎求存,《新闻周刊》和《今日美国报》报道,超过半数美国人认为自己的财务状况正在恶化。2023年数据显示,平均每月有4210万美国人依赖政府的食物券生活。
黄振威的评论也幽默的给了奥莱利一刀,这名声称来过马来西亚,却在节目中闹大笑话的名嘴,把童年生活在印尼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说成“是在马来西亚长大的”。
网友纷纷留言嘲讽名嘴并揭美国疮疤
网友在各个媒体的留言,除了语带讽刺之外,也纷纷揭美国的疮疤。取笑别人贫穷没饭吃的时候,美国国内低下层社会的贫穷、犯罪、嗜毒等社会现象也让网友无情的抖出来。
睁眼说瞎话是名嘴擅长的技俩,美国评论人的自大狂妄,与美国政客说瞎话的本领同出一辙。美国的政客为了维护一统天下的霸权和私利,明目张胆编造谎言欺骗世人。从伊拉克战争到当下的关税大战,美国政客就一直捏造和传播虚假信息,企图制造危机。这几年针对中国的打压,更赤裸裸暴露“谎言帝国”的真面目。
美国评论员和政客撒谎,其实是霸道心态的反映。美国确实是强大的国家,但强国对待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态度不应该是傲慢或霸道的恃强凌弱。
美国绝无可能再倨傲, 必须改变姿态
作为一个超级强国,扶持世界其他弱小国家的发展是应有的道义和责任,确保全世界80多亿人口都能够在公平、和谐的环境中共生共荣。
世界局势在变化,单边主义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求,多边发展才是世界未来要走的正确方向。东方的中国正在崛起,而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本身却面对严峻的经济和社会考验。美国绝无可能再倨傲,美国必须改变姿态,学会强强合作的新生存模式。
世界大同,全人类的命运休戚与共,睥睨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发展的趋势应该是朝向和平稳定、互利共赢的道路前进。■
Tuesday, 22 April 2025
为什么中柬云壤基地能掐 马六甲海峡让美国急得跳脚? [ 视频与全文 ]
为什么中柬云壤基地能掐
马六甲海峡让美国急得跳脚?
[ 视频与全文 ]
❝对中国来说,中柬合作扩建的云壤基地,是一张绝对的地缘王牌,是一带一路沿线的新支点。
不论怎样,整个东南亚因为云壤基地,又被重新洗牌!
后续如何演变?我们拭目以待!❞
以下是三维地图看世界(公众号)2025-04-18 20:52上传和发布到网易及中国其他媒体的视频。原标题:中柬云壤基地:为什么能掐马六甲,让美国急得跳脚?视频如下(请点击以下箭头,聆听观赏内容)——
Related Articles:
Blog Post 23 | Blog Post 37 | Nfa 22 | Nfa | Blog Post 35 | Blog Post 22 | Blog Post 59 | Blog Post 20 | Blog Post 40 | Blog Post 19 | 3 | Blog Post 28 | Blog Post 76 | Blog Post 87 | Blog Post 18 | Blog Post 48 | Blog Post 70 | Blog Post 16 | Blog Post 15 | Blog Post 49 | Blog Post 14 | 512 | Blog Post 91 | Blog Post 44 | Blog Post 13 | 2025 05 11 | Blog Post 12 | Blog Post 43 | 4 | Blog Post 86 | Blog Post 10 | Blog Post 78 | Blog Post 9 | Blog Post 79 | Blog Post 50 | Blog Post 7 | Blog Post 27 | Blog Post 6 | Blog Post 8 | Blog Post 46 | Blog Post 47 | Blog Post 4 | Blog Post 21 | 100 | Blog Post 2 | Blog Post | Blog Post 33 | Blog Post 47 | 2025 04 28 | Blog Post 29 | Blog Post 39 | Blog Post 73 | Blog Post 87 | Blog Post 25 | Blog Post 82 | Blog Post 24 | Blog Post 49 | Blog Post 62 | Blog Post 98 | Blog Post 70 | Blog Post 22 | Blog Post 21 | Blog Post 20 | 2 | Blog Post 0 | Blog Post 19 | 2026700 | Blog Post 18 | Blog Post 85 | 50 | Blog Post 17 | Blog Post 51 | Blog Post 16 | Blog Post 27 | Blog Post 58 | Blog Post 55 | Blog Post 14 | Blog Post 1 | Blog Post 13 | 3 | Blog Post 12 | Blog Post 50 | Blog Post 15 | Blog Post 11 | 84 | Blog Post 23 | Blog Post 9 | Blog Post 63 | 2025 04 07 | Blog Post 79 | Blog Post 8 | Blog Post 30 | Blog Post 41 | Blog Post 80 | Blog Post 6 | 2025 04 04 | Blog Post 5 | Blog Post 3 | Blog Post | Blog Post 75 | Blog Post 80 | Blog Post 77 | Blog Post 68 | Blog Post 30 | Blog Post 91 | Blog Post 96 | Blog Post 28 | 15 | Blog Post 49 | Blog Post 71 | Blog Post 53 | 2025 03 26 | Blog Post 52 | Blog Post 6 | 2025 03 24 | Ab | Blog Post 29 | 2025 03 23 | Blog Post 88 | Blog Post 42 | Blog Post 24 | Blog Post 46 | Blog Post 23 | Blog Post 93 | Blog Post 9 | Blog Post 59 | Blog Post 22 | Blog Post 21 | Blog Post 81 | Blog Post 20 | 2025 03 18 | Blog Post 19 | Blog Post 25 | Blog Post 64 | Blog Post 94 | Blog Post 18 | Blog Post 17 | Blog Post 74 | Blog Post 16 | Blog Post 45 | Blog Post 60 | Blog Post 32 | Blog Post 15 | Blog Post 99 | Blog Post 27 | Blog Post 14 | 2025 03 12 | 42 13 | 42 | Blog Post 73 | Blog Post 76 | 17 | Blog Post 31 | Blog Post 11 | Blog Post 70 | Dj | Blog Post 10 | Blog Post 13 | Blog Post 7 | 177 | Blog Post 51 | Blog Post 61 | Blog Post 26 | Blog Post 5 | 20 | Blog Post 3 | Blog Post | Blog Post 0 | Blog Post 28 | Blog Post 50 | 1 | Blog Post 26 | Blog Post 85 | Blog Post 76 | Blog Post 27 | Blog Post 22 | Blog Post 53 | Blog Post 21 | Blog Post 52 | Blog Post 20 | Blog Post 54 | Blog Post 72 | Blog Post 24 | Blog Post 65 | Blog Post 19 | Usaid | Blog Post 15 | Blog Post 68 | Blog Post 25 | Blog Post 13 | Bbc News Deepseek | Blog Post 63 | Blog Post 12 | Blog Post 14 | Blog Post 41 | Blog Post 9 | S | Blog Post 5 | Blog Post 70 | Blog Post 3 | Blog Post | Blog Post 29 | Blog Post 27 | Blog Post 25 | Blog Post 24 | Blog Post 51 | Blog Post 89 | Blog Post 23 | Blog Post 35 | Blog Post 19 | Blog Post 62 | Blog Post 81 | Blog Post 18 | Blog Post 16 | Blog Post 14 | 4 4 | Blog Post 12 | Blog Post 46 | Blog Post 10 | 2025 01 08 | Blog Post 9 | Blog Post 8 | Blog Post 58 | Blog Post 6 | Blog Post全文实录如下(以上两张图片取自网络图库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2025年4月5日,柬埔寨的云壤基地正式挂牌。
这是中国拥有的第二座海外军事基地。非常巧的是,其竣工时间,正好赶上美国对全球加税的第三天。
我们拉近镜头看一下,云壤基地位于西哈努克市以东,背后有山体形成的天然防护屏障。前方环绕着一片海湾,海湾前方还有几个岛屿做拱卫——这样的地理条件,堪称建设军事基地的优越之地。
最开始云壤基地只有这么大,但随着时间推移,云壤开始长出新的土地,除了码头,云壤基地还有训练中心保障设施等,一应俱全。规模之大令人咋舌!
柬埔寨为何要与中国合作扩建云壤基地?
那么,为什么在美国强烈反对下,柬埔寨也要推进与中国合作呢?
我们简单梳理一下时间线——
云壤基地始建于1954年。当时柬埔寨刚摆脱法国殖民统治,急于建立自己的国防体系,但受困于资金匮乏和技术落后,云壤基地始终只是一个小据点,设施简陋。几十年时间,柬埔寨想在云壤海上巡逻都非常吃力。
直到2019年4月,中柬两国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方将出资扩建云壤基地,包括新建两个深水码头,向柬埔寨赠送两艘056轻型护卫舰作为交换,中方将获得一个深水码头的长期使用权——这让美国特别焦虑,多次跳出来指责柬埔寨,而柬埔寨则反复对外澄清:这只是为了提升自身国防能力,没打算让外国驻军。因为柬埔寨的地缘位置决定了云壤基地必须要建。
云壤基地向东80公里,就是中国投资建设的德崇扶南运河。由于湄公河经柬埔寨在越南入海,柬埔寨很多商品都需要经越南港口,才能对外贸易。
有了这条新运河,柬埔寨将彻底摆脱对越南港口的依赖,而云壤基地就是要确保德崇扶南运河能稳定施工。
云壤基地能为中国航运提供更多安全保障
其次,云壤基地坐落在暹罗湾沿岸,扼守着连接印度洋、泰国湾和中国南海的交通要道,而且云壤基地距离马六甲海峡,直线距离有1,000公里,能为中国航运提供更多安全保障。
放眼历史,大国在海外建设基地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地图上这些红色的点,就是美国二战后布局的数百个军事基地,至今仍是这一领域的霸主。
日本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占地近20平方公里,可容纳上百架战机。这个基地,保障了美国在东亚的空中优势,还能快速支援朝鲜半岛和菲律宾的军事行动。
韩国的巫山空军基地,紧邻朝鲜,驻扎着美国第7航空军,作战能力覆盖半岛全境,威慑力不言而喻。
越南金兰湾海军基地,苏联在1979年租用后,直接威胁整个南海甚至东南亚的轮船航运。
而云壤基地启用后,柬埔寨海军实力将显著提升,能更积极参与地区海上事务,比如打击海盗维护渔业权益。
云壤基地是中国"一带一路"沿线的新支点
这是新建的1号码头,长650米足以停靠中大型舰艇。
这是新建的2号码头,长270米有直升机停机坪、发电站净水厂等配套设施。
南面还在新建一个5,000吨级的干船坞。
北面这也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码头。
对中国来说,这是一张绝对的地缘王牌,是一带一路沿线的新支点。
不论怎样,整个东南亚因为云壤基地,又被重新洗牌!
后续如何演变?我们拭目以待!■
Sunday, 30 March 2025
郑丁贤《星洲网》专栏评论: 大地震无情,政府无能, 谁救得了缅甸?
郑丁贤《星洲网》专栏评论:
大地震无情,政府无能,
谁救得了缅甸?
❝大地震之后,可怜的是逝去的生命,流离失所的灾民;可惜的是曼德勒金碧辉煌的昔日宫殿毁败,古色古香的古佛寺倒塌,沦为废墟;可怕的是天灾无情,政府无能,缅甸看不到明天。❞
本文是郑丁贤2025-03-29 20:00 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大地震碰上极权政府,谁救得了缅甸?全文如下(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缅甸大地震当天,世人目睹曼谷一座大楼轰然倒塌,约10死数十人受困,周遭人群仓皇逃命,泰人惊魂未定。
曼谷距离震央约1千公里,情境尚且如此惊悚,位在震央的缅甸,现在到底怎样?
缅甸大地震消息,难以传达到外界
可怕的是,在这个封闭的国家,即使是灾难,也是如此神秘和隐晦,真相莫明。搜寻各个国际媒体,都缺乏实况报道,只有从泰国传来零星的消息,以及从缅甸官方得到粗糙的丧生数字──区区700多人,是无力掌握灾情?还是继续自欺欺人?
缅甸几乎没有外国记者,也没有国际组织可以传达灾情;缅甸境内的消息,也难以传达到外界。
世人只能从数据推论地震的惨状。泰国气象局取得的数据是里氏8.2级地震,美国地质局的数据是震矩7.7级;这是两种不同的地震演算方式,不管何者,都透露可能是地球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强震之一。
地球数十年以来最严重的强震之一
震央在缅甸中部,是人口密集地区,包括集历史、宗教、文化、经济中心于一身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延伸到首都内比都,一直到第一大城市仰光附近。
而这次地震属于浅层地震,发生在地表层,深度只是10公里,震动力更巨大,破坏力最强。
中国专家估计,这次地震的力度,等于上千颗投在广岛的原子弹的力道,破坏力不下于汶川大地震。
台湾专家则估计缅甸大地震释出的能量,比台湾的921大地震高了22.4倍。921地震并非在人口密集区,但摧毁了众多建筑物和基本设施,死亡人数达2千400多人,是台湾史上最严重地震之一。
台湾的防灾意识很高,救灾能力很强,国际救援也迅速加入,但灾情仍是惨重;相对于缅甸这次更严重的地震,这个封闭落后,几乎和国际隔绝的国家,要如何收拾残局?
专家也估计,如此规模的地震,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要夺走的人命,恐怕数以万计。
这场地震令人想起“灾难政治学”
天灾碰上极权政府,是灾难中更大的灾难。政治学中有一个研究项目,称为“灾难政治学”,研究成果显示,
越是民主的国家,越有能力应付天灾;越是极权的国家,应付灾难的能力越低。
民主国家相对透明,讯息快速流通,政府和民众,乃至国际社会很快可以掌握灾情,拯救工作很快展开,物质大量进入灾区。相对的,极权国家资讯封锁,一旦发生灾难,讯息阻断,救援也难到位。
民主国家有很多的志愿组织,一旦出事,这些团体可以投入救灾,缓解政府的压力。极权国家阻止民间组织成立,一旦发生天灾,民间缺乏动员救灾的能力。
民主国家的救灾管道畅通,物质的分配和去向透明,加强了救灾的效率。极权国家充斥黑箱作业,救援缺乏透明度,很多物质被倒卖,一些人大发灾难财,或让物质堆积在仓库,无人理会。
缅甸军人政府无疑是极权政府吧?
缅甸政府是极权政府,相信没有人反对。几年前的缅甸大选,昂山舒吉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赢得选举,但是,很快的被缅甸军人否决,昂山和她的同僚,以及民主运动人士,纷纷被逮捕。
政变之后,缅甸人民走上街头抗议,结果遭到血腥镇压,以至引发全国暴动,军队展开大规模杀害,幸存的学生和异议人士,部分逃入森林和边境地区,展开反抗运动。
军人政权成立后,废除选举,解散政党,关闭报章,查禁言论,严密控制缅甸社会,与此同时,执政者疯狂倒卖国家财富和资源,特别是矿产和玉石,从中敛财。
国际社会对军人政府进行制裁,并没有让军政府软化,反而让缅甸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经济在崩溃边缘。
军人政府救灾无力,不得不打开一道国门,让部分国际救援进入,特别是来自中国和东盟的物质和队伍。
政府极权无能,缅甸看不到明天!
历史上,许多国家的极权政府,在重大灾难之后,引爆民怨,遭到推翻;只是,这种变化不会出现在缅甸。1988年的88民主运动,2017年的番红花民主运动,都遭到军人的反扑;2021年的短暂胜利,很快被更黑暗的力量吞噬,民主力量已经一蹶不振。
大地震之后,可怜的是逝去的生命,流离失所的灾民;可惜的是曼德勒金碧辉煌的昔日宫殿毁败,古色古香的古佛寺倒塌,沦为废墟;可怕的是天灾无情,政府无能,缅甸看不到明天。 ■
Saturday, 29 March 2025
最后窗口期到来,港府行动了, 李家正分割业务,做两手准备!
最后窗口期到来,港府行动了,
李家正分割业务,做两手准备!
❝如今,李家业务正分成两块,次子李泽楷负责的盈科业务已完全独立出来,加之他前几段刚刚来京参加经济高层论坛,不排除李家正在重新布局,做两手准备想要“左右逢源”。❞
本文是这个网易2025-03-29 07:18刊出,由“说天说地说实事 ”(公众号)上传与发布的新闻评述。原标题:最后窗口期到来,港府火速采取行动,李家正分割业务,做两手准备。全文内容和原文插图如下(上图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出售全球港口运营权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可即便舆论铺天盖地的对李氏家族“施压”,李嘉诚似乎也压根没有反悔的意思。而眼看就要到交易的最后关头,港府终于要出手了,而这件事或许在法律层面还另有转机?
▲ “卖港”主角李嘉诚
据港媒南华早报消息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已经派人与长江和记接洽,希望能商讨出解决办法。根据港府一贯行事风格来看,这次会谈是较为罕见的,这不仅仅是在大陆引起轩然大波,在香港也存在不小争议。
阻止这次交易目前有两道"防护栏"
港府特首李家超此前曾表示:“任何经营行为都不能违反相关法规的红线”,所以阻止这次交易目前有两道“防护栏”:
——其一是在政治方面,港府与北京能否与李嘉诚达成一致,取决于各方利益置换的结果。
——其二便是法律战,如果长和此次的出售行为违反了相关法规,那即便是合同生效,也不作数。根据中方《反外国制裁法》、《反垄断法》等相关规定,这次交易可能会涉及到危害我们国家利益和安全,就看这场法律战该如何打吧。
▲ 香港特首李家超
抛开理论层面的论述先不谈,着眼于中美博弈的大局来看,其实李嘉诚是否决定出售全球港口的经营权,作用还真不太大。即便不卖,美国迟早也是要“强取豪夺”的,在巴拿马运河问题上,五角大楼曾计划采取军事夺取计划进行控制作为备案,到时候各经营商真就一点脾气都没有。
特朗普执念于港口, 是有两大考量
特朗普执念于港口,一是因为能降低美进口商品的运输成本;二是能够遏止中国航运的发展。
此前美国方面曾提出针对中国船坞的进港费用,甚至规定哪怕是其他国籍的货轮,但只要建造过程中有一定比例出自中国生产,也要征税。
当然,这样离谱的规定最终能否生效,还有待观察,不过也能看出特朗普要在“海权”上同中国决出胜负的心思。
▲ 最后窗口期到来,港府火速采取行动,李家正分割业务,做两手准备
必须承认,美国海军是享有全球霸权地位的,尤其是对几个重要航道的控制,基本是掐住了命脉。现在只有红海地区有胡塞武装在威胁着“海权”利益,但随着美军不断往中东调配兵力,结束战斗仅仅是时间问题。
等中东局势一稳定,特朗普或许就要在重要航道与主要港口上做手脚,那么对于美洲地区而言,巴拿马运河与钱凯港将是中美角力的重中之重。
从这个角度出发,李嘉诚执意要将港口运营权出售,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可以理解,但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偏偏卖给美国人?难道中企没意愿接盘吗?实则不然,中企从很早之前就对该项目颇感兴趣,当时给出的条件也非常优惠,可最终还是没能入李嘉诚“法眼”。
如今以极其“不合理”的价格出售给美方,这才是人们愤怒的点,也正如商务部专家所言:“在商不言商”。
▲ 李嘉诚次子李泽楷
李家做两手准备想要“左右逢源”
李嘉诚是何等精明的人?早些年,内地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时,李嘉诚就进场抄底一波,赚得盆满钵满。如今做出完全不符合商业逻辑的事情,那么他可能想要的是更大的政治利益。
如今,李家业务正分成两块,次子李泽楷负责的盈科业务已完全独立出来,加之他前几段刚刚来京参加经济高层论坛,不排除李家正在重新布局,做两手准备想要“左右逢源”。
当然,不管港口买卖能否达成,我们都不必过分担忧,虽然贝莱德集团在中国投资甚广,许多知名企业背后都有其股份,若贝莱德在港口问题上配合美国政府对中企进行不公平的“歧视性措施”,我们也完全有能力依法进行反制!■
港府对李嘉诚采取行动? 港媒:下周不会签约
港府对李嘉诚采取行动?
港媒:下周不会签约
❝长和集团的交易暂缓,标志着商业逻辑在地缘政治前的彻底失效。香港《南华早报》称,交易“未被取消但细节未定”,博弈仍在继续。对李嘉诚而言,这已非简单的商业取舍,而是“站队”问题——若执意推进,或将失去中国市场与政策支持;若终止交易,则需直面美国制裁风险。
正如前特首梁振英所言:“商人有祖国”。当资本博弈上升到国家生存权之争,任何“在商言商”的幻想都是致命的短视。长和集团的命运,终将由历史的天平裁定。❞
本文是中国《网易》2025-03-28 20:58刊出,由“小笛科技”(公众号)上传和发布的新闻评述。原标题: 最后时刻,港府对李嘉诚采取行动,港媒:下周不会签约。全文和插图如下——
一、交易突遭“急刹车”:长和集团陷入地缘政治漩涡
2025年3月28日,香港《星岛头条》一则重磅消息引爆舆论:原定于下周签署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下称“长和集团”)出售巴拿马港口计划被紧急叫停。接近长和高层的消息人士称,“下周不会签订任何协议”,并意味深长地表示“大家明啦(知道的)!”。
这一表态背后,是长和集团与美国贝莱德财团达成的228亿美元港口资产交易陷入僵局。该交易涉及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关键港口及全球23国43个港口的控制权,一旦完成,美国资本将实际掌控全球6%海运贸易的咽喉要道。
原定签署协议的4月2日,恰逢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计划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敏感时间点,这一巧合被外界解读为“美国借资本之手重塑地缘政治版图”的精心布局。然而,交易推进的“急刹车”并非偶然。早在3月4日港府意外获知交易细节后,便与长和集团展开密集沟通,试图寻找“合理解决方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更公开强调,任何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并明确反对“胁迫施压手段”。
二、多方博弈:从商业交易到国家利益的角力
长和集团的交易计划自曝光之初便裹挟着复杂的政治色彩。香港《大公报》连续三次刊发社评,直指该交易“损害国家利益”,并警告巴拿马运河若被“美国化”,中国21%的航运贸易将受制于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朗普高调赞扬交易是“美国夺回巴拿马运河”的标志性胜利。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回应此事时,虽未直接点名长和集团,但明确强调“反对经济胁迫和霸道霸凌”,并暗示交易可能涉及“损害他国正当权益”。与此同时,国务院港澳办连续转载港媒批评文章,将交易定性为“非普通商业行为”,并要求企业“认清立场”。这一系列动作被视为中方对长和集团的施压升级。
港府的态度更趋强硬。李家超首次公开提及“依法依规处理”时,外界普遍认为其依据指向《香港国安法》。该法第三章明确规定,“勾结外国势力危害国家安全”属刑事犯罪,而美方借交易控制战略港口的行为,显然触及了这一红线。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分析称,若交易推进,“中方必然不满”;但若叫停,“特朗普政府必将报复”,长和集团已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
三、法律与资本的暗战:违约条款与政府干预的双重夹击
交易暂缓的背后,是法律条款与政治干预的精密较量。商业律师指出,长和与贝莱德的协议中通常包含违约条款,若一方因不可抗力退出,需承担相应责任。这为双方协商终止交易提供了空间。然而,真正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来自政府层面。
中国《反垄断法》第28条赋予监管部门叫停“排除、限制竞争”交易的权力,而《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中的“关键基础设施”条款,可直接将巴拿马港口定义为涉及国家安全的核心资产。参考美国曾对俄罗斯铀矿交易追溯调查的案例,中方亦有权在交易完成后要求贝莱德剥离资产,这种不确定性足以令交易方却步。
更严峻的威胁来自《香港国安法》。若港府认定交易构成“配合美国对华打压”,长和集团可能面临刑事调查。此前,《人民日报》已尖锐批评李嘉诚“出卖国家利益”,并重提十年前其从大陆撤资的旧账,警告“失去祖国后盾的资本终成西方肥肉”。
四、李嘉诚的困局:商人无祖国,还是祖国无商人?
这场风波将96岁的李嘉诚再次推向风口浪尖。长和集团声称交易“纯属商业考量”,但其低价出售战略资产(扣除债务后实际收益仅142亿美元)的合理性备受质疑。摩根大通报告显示,巴拿马港口仅占长和EBITDA的1%,交易更多是“规避地缘风险”而非财务最优解。
然而,李嘉诚低估了中美博弈的烈度。美国试图通过资本控制关键基础设施,而中国则将港口视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中远海运等中资企业此前已在巴拿马布局,若长和资产落入美方,中国在拉美的“双循环”战略将遭重创。
结语:历史天平上的抉择
长和集团的交易暂缓,标志着商业逻辑在地缘政治前的彻底失效。香港《南华早报》称,交易“未被取消但细节未定”,博弈仍在继续。对李嘉诚而言,这已非简单的商业取舍,而是“站队”问题——若执意推进,或将失去中国市场与政策支持;若终止交易,则需直面美国制裁风险。
正如前特首梁振英所言:“商人有祖国”。当资本博弈上升到国家生存权之争,任何“在商言商”的幻想都是致命的短视。长和集团的命运,终将由历史的天平裁定。■
Thursday, 27 March 2025
后沙月光专题分析: 靠港费-李嘉诚-港口链-造船业, 它们有关联吗?
后沙月光专题分析:
靠港费-李嘉诚-港口链-造船业,
它们有关联吗?
❝但美国现在就像是一个因嫉妒而发疯的太监。
它宁可烧掉“美国贸易大厦”,也要让中国受到“池鱼之灾”。
单单靠美国港口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此,它需要一个由它控制的庞大的“港口链”,老子头就很及时地配合了这一意图。❞
本文是中国《观察者网》风闻社区2025-03-26 11:00刊出的一篇来自署名“后沙月光”(公众号)的作者针对李嘉诚打包买港口事件及有关问题的评论。原标题:靠港费-李嘉诚-港口链-造船业,它们有关联吗?全文和插图如下(上图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总统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将召开听证会,计划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征收最高单次150万美元的“港口停靠费”。
美国(USTR)计划征收"港口停靠费"
所谓骇人听闻是指这项计划把美国的航运业者、港口经营者以及进出口商家给吓到了。
彭博社昨天援引美国商界人士的警告称,该计划一旦实施将导致美国贸易的末日。
美国克拉克森研究服务公司(Clarksons Research Services)估算,靠港费可能为美国政府带来400亿至520亿美元的收入,但后果是美国贸易可能迎来一场“浩劫”,损失远不止这点收入。
USTR是在2月21日提出了这一方案的,目的是削弱中国在船舶制造、物流和海运行业的领先地位。
在3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就回应过此事,她说:
征收港口费、对货物装卸设备加征关税这一类的措施损人害己,推高全球的海运成本,扰乱全球产供链稳定,也会增加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损害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最终也无法振兴美国的造船业。
毛宁强调,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事实和多边规则,立即停止错误做法。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李嘉诚"打包卖港口"也与海运业有关
而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李嘉诚”打包卖港口“事件也与海运行业有关。
《大公报》第一篇“锐评”刊发于3月13日,标题是《莫天真 勿糊涂》
对于李嘉诚个人,没有什么好评价的。反正他“正面的、励志的、慷慨的”舆论人设,正在倒塌中。
李嘉诚公司除了计划卖掉巴拿马2个港口,还有41个港口分布在23个国家。
这些港口连起来,就像是一串地缘上珍珠小项链,向来精明的老李头会不知道其中利害关系?
港口是战略性资源, 不能说卖就能卖
在商言商?
港口是战略性的资源,不是我们小区里的豆浆油条早餐铺,说卖就能卖。
港口不仅不能随意卖,甚至不能随意关闭,哪有什么在商言商。
2021年,“中远海运”宣布收购德国汉堡港Tollerort集装箱码头35%股份,双方交易公告都发布了。
然而,2022年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出来阻止了这项交易,理由是存在国家安全风险。
汉堡港务集团被迫暂停交易,最终以降低股权完成。
那时,网上那些人可没有说什么在商言商、商业自由、政府不应介入。
网上还有一种说法是,当特朗普扬言“夺回”巴拿马运河时,李嘉诚扛不住,所以赶紧在私下里卖掉港口,换钱回来。
但如果是私下出售港口交易在前,特朗普扬言“夺回”运河在后呢?
这不就是一个阴谋吗?跟商业有什么关系。
美国的行为, 旨在打击中国的海运业
从美国一系列操作来看,靠港费●李嘉诚●港口链●造船业之间并非没有关联,因为它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服务——打击中国的造船业、物流业、海运行业。
再往大了说,就是美国海权不容“挑战”。
美国行为已经趋向极端化,它不在乎150万美元一次的“港口停靠费”,会将美国小港口置于死地,同时让大港口因货物拥挤而陷入瘫痪。
美国期望这种自杀性政策有什么回报呢?
让中国造船业失去订单,走向萎缩,让中国海运业回到仰人鼻息的时代。
以一战期间的中国遭遇为例来说明
以一战期间来说,北洋政府虽跟同盟国宣战,但中国并没有卷入战火。
这可是中国千载难逢的发展经济机会,外来竞争者(除了日本和美国)都忙着打仗了,国外对生活用品和原材料又充满着强烈需求。
中国的钨,从1913年每磅7.42美元升到了25.33美元,还供不应求。油漆、植物油、皮革、毛料、面粉、蔬菜、鸡蛋,还有英俄必备的红茶,都需要中国提供,价格都快速上涨。
但中国赚到大钱了吗?并没有赚多少。
因为中国没有自己的远洋商船,能找到的商船,运费涨得比货物还快。
1913年,从上海到伦敦一吨货物运价为2英镑,1914年开战到1916年,就涨到了10英镑,1917年涨到了50英镑。
从上海到旧金山的运费,从一吨5美元涨到了70美元。
中国赚到的钱大多又被外国航运公司赚走,忙了个寂寞。
1919年1月,汉冶萍公司负责人在第十次全体会议上痛心地总结:我们没能充分利用世界大战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1920年,全球海运价格回落到战前,中国出口贸易正常了,但欧洲竞争者也都正常了。
中国的远洋贸易还得依靠外国商船,还得看人脸色。
历史上英国霸占与德国争夺海权行为
对海权国家来说,造船业、港口使用权、海峡控制权、军事基地就是海权的具体体现,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不允许任何国家挑战其海权。
拿破仑对英国海权有威胁,英国就纠结欧洲国家组成一次又一次的“反法同盟”,打败法国,也就消除了海权威胁。
英国早在1651年就通过了《航海法案》,核心内容是:
运往大英帝国统治地区的任何货物都必须使用英国船只,否则扣押。
到了1850年左右,美国和普鲁士也学会了英国这个海盗法案,以毒攻毒。所以英国不得不放弃了该法案。
德国统一后,造船业能力突飞猛进,对英国海运统治地位造成了严重挑战。
德皇威廉二世完全授权海军元帅提尔皮茨负责主持海军发展计划,目标是达到英国海军力量的三分之二。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德国海上贸易线的安全,与英国海军和平共处。
德国还开始修铁路——巴格达铁路,从汉堡、柏林经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直抵波斯湾,终点设在科威特,将汉堡港与科威特港通过铁路连起来。
德国与奥斯曼帝国于1903年签订协议,德国对巴格达铁路管理年限为99年。德国缺的不是实力,而是时间。
但对英国来说,只要德国不停止发展脚步,就是原罪。所以,英国要阻止海陆两通的巴格达铁路计划。
到了1913年,德国商船登记总吨位达到了315万吨,法国只有146万吨,意大利为111万吨,沙俄为76万吨。美国当时并不多,它主要是租用英国船只。
英国商船总吨位尽管还稍稍多于德国,但英国已有摧毁德国造船业和海运业的打算。
没有了独立掌握的海运,德国经济也就会停下发展脚步。
自从现代贸易开始以来,海洋的好处根本说不完。
拥有海权地位,就是为了贸易利润
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最繁华都市都是发展于良港,纽约、上海、马赛、伦敦、阿姆斯特丹、巴塞罗那、新加坡、香港、里约热内卢……
而没有出海口的国家,就失去了直接参与全球贸易的机会,受制于邻国。
有了出海口,也得拥有关键港口。如俄罗斯,虽然叶卡捷林娜二世将出海口用武力推进到了黑海。但黑海是“内陆海”,随时会被人切断。
因此,俄国几代人都想控制君士但丁堡(伊斯坦布尔),没有这个港口,俄国贸易就要取决于海峡统治者的心意。
所以哪怕奥斯曼帝国崩溃,西方也要在一战之后,留下一个土耳其共和国,以免俄国自由进入地中海。
在这种情况下,沙俄(苏联、俄罗斯)发展造船业还有什么动力呢?
科技上它可以建造十分强大的军舰,但商船就是发展不起来。
德国战败之后,不但丢掉了但泽港(两次都给了波兰),而且造船业也受到了限制,这是美英有意为之。
英国被美国取代,但海权仍在盎格鲁-撒克逊兄弟手中。
拥有海权,不是为了鱼雷、火炮、导弹、而是为了贸易利润。
但海上贸易如果没有海军实力作为依托,这种贸易是十分脆弱的。
一旦对手狗急跳墙,你连别国港口都很难停靠。
特朗普想要"重振美国造船业"很难吧!
特朗普150万美元“靠港费”虽是天价,但摊到一个集装箱上也只是100多美元(远洋集装箱货轮,大一点能装1万个以上的标准箱)
就像李嘉诚那些卖掉的港口,也只是占全球港口很小一部分。
然而关键问题不在这里,而是美国要一步步打击中国的造船业和航运业。中国制造的船只如果不能停靠港口,将来谁来买你的船?
这一政策不是特朗普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源于拜登于2024年4月发起的“301调查”,指控中国通过“不公平竞争”主导全球造船业,美国政府试图通过高额收费“重振美国造船业”。
美国造船业的困境:
中国造船能力已是美国的200倍,全球50%以上的商船由中国建造,美国仅占0.1%不到。
美国造船厂就算想恢复产能,也需要几十年时间,日韩难以填补缺口。
航运公司“换船如换血”,更何况会面临无船可换的窘境。
但美国现在就像是一个因嫉妒而发疯的太监。
它宁可烧掉“美国贸易大厦”,也要让中国受到“池鱼之灾”。
李老头很及时配合了特朗普这一意图
单单靠美国港口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此,它需要一个由它控制的庞大的“港口链”,老子头就很及时地配合了这一意图。
到时可不只是“靠港费”这么简单,还有各种名义的登船检查、扣押船只、没收货物……规则是人定的,更何况美国哪有什么规则可言?
我好不了,你也别想好。
如果美国还要继续走向极端,那么将来就不得不用真刀真枪解决。
海权,也该换换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