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豪《星洲网》专栏评论:
东盟未来的隐忧和困境
❝经济实力的严重参差,会让东盟一体化的进程无可避免的缓慢下来。而外交政策的巨大差别,则可能在未来让东盟的动能消耗殆尽,形同虚设。❞
本文是时评人黄子豪2025-05-29 07:10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东盟未来的隐忧和困境。全文如下(上图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今年,马来西亚出任东盟主席国。对于这个轮任的身份,我国政府火力全开大加宣传,寄望通过东盟主席国的身份,可以带领区域内的国家摆脱经济困境,解决政治、经济上的不稳定性。但大半的2025东盟主席国任期过去了,到底东盟在关键的国际局势场景里,扮演了什么角色?当中,又为马来西亚带来什么利益呢?
主导签署RCEP是东盟最高光时刻
首先,东盟是一个以经济合作作为大前提的区域组织。在过去的超过半个世纪里,东南亚10国在东盟的框架内达成了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通过关税的减免,极大促进了区域内的贸易。过后,东盟在AFTA的基础上,和中国、日本、韩国、澳洲以及纽西兰这五个原本和东盟有独立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缔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并建立统一市场。这个协定覆盖的区域占据了全球30%总生产值(GDP)以及大约四分之一的全球人口,经济影响力庞大。
可以这么说,2020年东盟主导签署的RCEP,是东盟最高光、国际影响力最为强大的时刻。
若要发展为更进一步的联盟, 难矣!
但也许那就是东盟的最顶峰了。东盟如果要更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盟,如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拥有同步的货币政策;或甚至成为下一个欧盟,拥有共同的货币和外交政策,那就近乎是一个无法跨越的鸿沟。因为只要深入研究,那不难发现,东盟10国无论在政治上或者外交上都有着巨大而差异。而这些差异,深度限制了东盟的潜力和前景。
就政治体制而言,东盟10国内林林总总有民主政体(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权威政府(新加坡、柬埔寨)、绝对君主制(汶莱)、军政府(缅甸)、半军政府(泰国)和共产国家(越南、寮国)。可以想象,如果东盟要进一步推出共同的经济政策,如共同货币,那么首先在政治上要能符合以上各式各样的政体的胃口,而那近乎不可能。
“不干预内政”令各国无法统一路径
一路以来,东盟运作的核心意识形态都是“不干预内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各个在政治光谱上处于极端对立的东南亚10国,可以共同身处东盟这个区域性组织超过半个世纪而相安无事。但也正是这个“不干预内政”的底线,让东盟的整体性大大缺失,因此也错失了更多可以撬动全球经济动向和地缘政治的机会。单单面对缅甸军政府夺权,东盟各国都无法统一路径来对缅甸的军政府施压或者制裁,更别提操作性复杂百倍以上的经济共同体框架。
如果面对东南亚区域里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吊车尾的缅甸,东盟都无法有效的遏制缅甸军政府的暴行,那么现如今面对全球关税站和美中争霸战,那么东盟将更加无能为力。事实是,东盟里的成员国在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过后,各自就迫不及待地和美国进行一对一的谈判。当中原因也不难理解:对等关税的重灾区 – 制造业,对于东盟各国而言,竞争的性质多过合作。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印尼甚至菲律宾,都是区域内制造业的竞争者。
经济实力严重参差让一体化进程缓慢
面对特朗普的经济威胁,东盟各国都希望本身可以抢占先机,领先其他人解决和美国的谈判。只要本身能优先和美国达成协议,那么对身处高关税国家的东盟企业就是知名的吸引力。譬如当初马来西亚被实施24%对等关税时,就有电子跨国企业第一时间出发考察只被实施10%关税的菲律宾。
经济实力的严重参差,会让东盟一体化的进程无可避免的缓慢下来。
各国外交政策两极化导致东盟难适从
而外交政策的巨大差别,则可能在未来让东盟的动能消耗殆尽,形同虚设。要谈东盟的外交政策,中国和美国是两个无法回避的国家。东盟里,共计3个国家,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与中国在南中国海区域有领海、领土纠纷。另外3个国家柬埔寨、寮国和缅甸,可以被视为中国的盟友。至于新加坡,实际上是美国的盟友。这种外交两极化的局面,在未来美中地缘政治博弈的不断升级里,将导致东盟无所适从。
若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或是东盟熄灯时
如果未来局势演变到东盟各国必须在中国和美国之间选边站的时候,恐怕也就是东盟熄灯之时。■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