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安《南洋网》撰文:
新纪元办学初心反思
新纪元大学学院原是由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创立的非营利公司(全名为 “董教总教育中心(非盈利)有限公司”)所催生的高等学府,属华教的公共资产,后来因非营利公司被少数别有用心者通过修改章程而掌控,导致新纪元大学学院被骑劫,变成了少数人的私有资产。
本文是我国学者林国安(新纪元中华研究博士、退休教育研究员)针对文史工作者万家安新著《董总工作中的一些底片——和郭全强先生的一席谈》引述其中关于“新纪元办学初心”的重点内容,发表的评论。
这篇评论,正在那些少数别有用心者忙于把新纪元大学学院与董教总的关系大张旗鼓地切割开来的时刻发表,对于我国华人社会(尤其是热爱民族语言文化和民族高等教育人士)无疑是具有"莫大启迪和深刻现实意义"的(借用作者语),或许还另有警示的作用。
2005年郭全强退位,叶新田继任董总主席之后连续发生的所有“新纪元学院事件”,都已充分说明叶新田所实行的号称“关心政治,超越政党”的“董教总路线”已经乖离了我国华教运动的正确道路而走上把华社辛苦创办的高等教育学府私有化和商业化的错误道路——这已是铁板钉钉、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
作者在叙述中,却借用万家安所引述的郭全强的谈话,把柯嘉逊领导的掌校团队在校园内推动民主人权的新理念,说成是“他们希望董总走反对政府的路线”、“要把新纪元学院办成培养反对党领导人和干部(的高等学府)”等等。在热衷于民主人权斗争的广大民众看来,这种标签简直就是一种具有恶意的政治偏见,或至少是不怀好意的个人成见!
林氏这篇评论,全文如下(上图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文内小标题经《人民之友》编者作了调整)——
文史工作者万家安新著《董总工作中的一些底片——和郭全强先生的一席谈》引述董总、董教总教育中心前主席郭全强生前关于新纪元学院筹创、办学理念、发展方针方向的谈话,对于今天华教界反思探讨新纪元大学学院乃至民族高等教育办学初心,仍具有莫大启迪和深刻现实意义。
1994年3月,董总、教总和独立大学有限公司联合推动成立董教总教育中心,以致力创办一所华文高等学府,建立一个从小学、中学到大专院校的完善母语教育体系。
1997年5月28日,董总主席郭全强和教总主席王超群从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冯镇安手中接领新纪元学院批文,开启董教总建设民族高等教育学府的征程。
董教总领导下的一个民族教育系统
新纪元学院的筹创与建设,与董教总有着难以割切的关系。在郭全强看来,“新纪元学院,我们那时叫董教总新纪元学院,最重要的是有董教总的领导。董教总是依靠很广泛的群众的支持。所谓群众,就是包括独中、华小。我们用董教总的名义去(筹款和招生),人家会支持我们……我们是华教运动的一部分,要搞小学,要搞独中,也要搞大专,这是董教总领导下的一个民族教育系统,跟其他人办学院的目的是不相同的……总之,不靠发动群众,不靠群众支持,那我们新纪元学院要发展起来会是很难的。”(万家安,2025:13-15)
董教总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创办建设了新纪元学院,然而,曾几何时,新纪元学院与董教总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濒于“脱钩”,社会群众支持力量也开始涣散与分化。
对于新纪元学院的办学理念,培养什么样的人,郭全强先生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说:“新纪元学院标志着我国华文高等教育的新起点,是迈向最终目标‘新纪元大学’的第一步……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希望10年至15年内,新纪元学院将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具有母语特色、多元色彩的大学,培养具有民族感情与爱国思想的现代人才,以建设国家社会。”(前揭书,页111 )
郭全强的教育理念未能彻底贯彻
可惜的是,在新纪元学院的发展过程中,郭全强的教育理念却未能得到彻底的贯彻。早期新纪元学院掌校者,实施“公民社会”教育理念,倾向“培养应变能力、社会责任、创造力及批判思维的多元和关爱的经验”(前揭书,页112)。
但这却是郭全强所担虑的:“他们的政治立场,他们希望董总走反对政府的路线,要把新纪元学院办成培养,说得好听的话,这是要培养有民族意识的,独立的这些分子,培养反对党的领导人。但是,我们董教总,理想中的新纪元学院,要多元化,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思考方法都在那里讲。不是好像干训班,反对政府的干训班,来培养,教会学生来罢课,在那边抗议,摇旗呐喊。”(前揭书,页32-33 )
所幸后来这批掌校团队离开了新纪元教育平台,新纪元学院办学方向得以调正。然而,母语教育办学特色却逐渐褪色了。
囿于教育部办学条例和MQA课程认证条件,新纪元大学学院不能充分自主选用多元教学媒介语文,课程主要教学媒介语只能是英文,以致母语教育教学优越性不能体现于华社民办高校,对“完善母语教育体系”的意义来说是有所缺憾的。而所谓继承“南大精神”,也流于“纪念”性质,还需充实以学术取向、实质精神的继承,特别是民族母语教育教学领域。
初心是源, 承诺是流, 相互呼应
我国华社致力“建设董教总教育中心,开创华文教育新纪元”,并以巩固发展新纪元学院为民族教育“桥头堡”,以完成建立完整母语教育体系。这是华社的百年宏愿和重大的历史使命,也是对华教发展事业的时代担当和民族繁荣进步的庄严承诺。
初心是源,承诺是流,相互呼应。
今天我们反思新纪元大学学院办学初心,初心呼应着华教历史渊源,坚持董教总组织领导,夯实广泛社会群众支持基础,以为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保障;初心呼应着民族教育本质,贯彻民族母语教育教学理念与方针路线,寻求突破办学瓶颈,优先培育民族子女,为国储才,造福国家社稷,不负民族付托。■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