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龙《星洲网》专栏评论:
马哈迪无奈说出惊人真话:
中国将取代美国领导全球
❝ 敦马的言论反映了一个事实:中国已不再是“美国制造的工厂”,而是一个具备话语权的大国,这是当前国际秩序中最大的变数。与其说美国在“遏制”中国,倒不如说它在“拖延”中国主导全球经贸核心作最后挣扎。❞
本文是时评人陈芳龙针对马哈迪5月30日出席东京“亚洲的未来”日经论坛的演讲,2025-06-04 07:40发表于 《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敦马论:中国将取代美国领导全球。
作者在文中指出,马哈迪曾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就提出以黄金为基础的“东亚共同货币”的构想——这当然是无人可以否认的事实!但是,马哈迪的这种“去美元化”的进步思想,跟他的抗拒封建特权的特有思维一样,由于他本身固有的浓烈的马来种族主义与反共反华意识以及反人民的立场,让他在有生之年在这两方面虽有认知却无实际作为,没有恭维的价值——这是我们编辑部的一点意见,提出来供作者和网民参考。
陈氏这篇评论全文如下(上图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5月30日在东京举行的日经论坛上,前首相敦马哈迪语出惊人的直言,美国将无法阻挡中国的崛起,并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与全球为敌”,不仅将使美国在国际社会被孤立,甚至正在制造“内忧外患”。
敦马表示,相形之下,中国的历史远比美国悠久,他不认为美国能轻易击败中国。他说:“我不认为美国会恢复过来并再次成为世界第一,中国将取代美国,是因为特朗普把全世界都当成敌人,我认为特朗普还有3个月时间,撤销关税政策以扭转劣势。”
敦马质疑,美国垄断全球贸易与金融结算体系的地位已失去合理性,所以应考虑推动以黄金为基础的新国际贸易货币,重构公平与稳定的全球经济秩序。
这番言论虽非首次出自马哈迪口中,但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重组与国际秩序不稳的情况下,必当引发高度关注。
中国崛起已是大势所趋
敦马强调:“中国的崛起是无法被阻止的”。这是中国花了40年的时光创下的经济奇迹,经济实力与产业结构健全,今天美国对中国实施打压为时已晚。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年均增长率超过9%,2023年货物贸易总额达到5.94兆美元,正式超越美国的5.16兆美元,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在科技、基建、绿能、人工智能等领域均具全球影响力。
尽管中国也面临人口老化、产业外移与地缘挑战,但丰富的人才资源加强了中国的底气。辉达(NVIDIA)执行长黄仁勋日前就在台北表示,华人(中国人)专业人才占了全球科技产业的50%;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到主导亚投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正逐步构建属于自己的经济圈,扩大全球的影响力。
敦马的言论反映了一个事实:中国已不再是“美国制造的工厂”,而是一个具备话语权的大国,这是当前国际秩序中最大的变数。与其说美国在“遏制”中国,倒不如说它在“拖延”中国主导全球经贸核心作最后挣扎。
特朗普关税政策是与全球为敌
敦马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为“与全球为敌”,并非言过其实。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起,美国对中国逾3700亿美元商品课征惩罚性关税,但并未导致中美双边贸易大幅萎缩。二度上任后,除了中国,特朗普还对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全球180余国课税,迫得各方采取联盟予以抵御。
2025年特朗普重新上台,他不仅未撤销前期关税,反而对全球所有输美商品征收至少10%关税,同时试图逼迫企业回流美国,重建制造业链。但此举实际上推高了美国内部通胀,损害消费者利益,也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产业失去竞争力。
“美国优先”的政策逻辑,在表面上是保护主义,实际上是自我孤立——特朗普质疑多边贸易体系(如世贸组织(WTO))的正当性,否认全球产业链相互依存的现实,这无疑在削弱美国作为自由贸易领航者的角色。
高关税政策可能带来“内忧外患”:对内造成民生成本上涨、贫富差距恶化;对外则引来盟国疏离、中国整合亚非拉的机会增加,这与冷战时期的美国联盟主义形成强烈对比。
美元霸权是金融体系的“不对称霸权”
作为资深的政治人物,敦马对美国控制全球贸易结算系统向来持批判态度。他指出,美元作为全球外汇储备与结算货币,使得美国得以透过“量化宽松”与“当成制裁武器”而影响他国命运,这种不对称权力对全球所有国家都不公平。
在当前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国际支付系统与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下,美国可以任意冻结他国资产(如伊朗、朝鲜、俄罗斯),并实施金融孤立。美国的做法已引起多国戒心,包括中国、俄罗斯、伊朗与金砖国家都在寻求“去美元化”,推动本币结算与替代支付系统。
敦马早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就提出“东亚共同货币”构想,主张亚洲国家应以黄金为本位创建区域结算单位,避免依赖美元波动。如今此议题再次浮上台面,显示国际社会对美元霸权的恐惧与抗衡意识。
敦马建议推动“以黄金为基础的新国际贸易货币”的构想,在技术上并非不可行,只是在政治现实上充满挑战。黄金作为硬通货具有稳定性与抗通胀性,但流通性不足、交易成本高,难以应对现代高频率与高效率的金融交易需求。
更重要的是,黄金本位若真实推行,将大幅削弱美国财政与货币政策的自由度,美国不可能轻易接受。当前金砖国家倡议的“去美元化结算体系”多采取折衷方式,例如以本币互换协议、区域性数位货币平台为主,而非完全回归黄金标准。
敦马的言论,既是对特朗普单边主义的批判,也是对后西方主导秩序的展望。他不只是批评美国,而是要求重思“谁有权制定规则”的根本问题。在一个由中国、印度、金砖国家与中亚势力崛起的多极化世界,国际制度势必要经历深度重构。
敦马虽无直接政策影响力,但却提醒小国与中等强国不能再消极的面对霸权体系生存,而应积极参与新秩序的制定。他的黄金本位构想或许过于理想,但其本质诉求——一个更公平、去霸权化的全球经济秩序,值得新兴国家与知识界共同思索。■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