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琴《星洲网》专栏评论 :
安华为何不愿重启消费税 ?
❝2018年大选,希盟以“废除消费税”为主要竞选口号,成功激起民愤,推翻国阵政府。如今安华已任相,若重新推行当年被自己强烈反对的税制,无疑将被指为“政治背叛”,引发支持者反弹。
更重要的是,团结政府执政基础仍不稳,政治资本有限,若仓促恢复消费税,恐将动摇政权根基。❞
本文是媒体人杨丽琴2025-06-23 08:00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安华为何不愿重启消费税 ? 全文如下(上图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自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成立以来,部分政策屡屡U转,唯独在重启消费税(GST)课题上,始终按兵不动。尽管经济学家与商界领袖一再呼吁政府恢复此一更具效率的税制,安华上周却表示,除非大马经济提升、最低薪资达到4000令吉以上,才考虑重启消费税。
安华在朝时, 消费税几无回归可能
安华此言,有“耍太极”之嫌。我国最低薪资要在10年内突破4000令吉,几乎不可能。换言之,在安华任相的时间内,消费税几无回归可能。
安华迟迟不愿重启消费税,经济考量可能只是表面,政治因素和民意压力才是关键。
首先,安华强调消费税“人人都缴”,包括贫困群体;糖、面粉、食物等也须课税。这也是部分希盟部长一贯的说法。
但若大家还有印象,会记得当年消费税推出后,因民间反弹强烈,政府逐步扩大免税清单,许多基本食材早已免税,包括安华所提的“糖、面粉”等。实际上,许多食肆和商贩的原料中,可能只有酱料类仍须征税。
然而,在部分政客“误导”下,不少业者借机哄抬物价,造成一波“情绪性”通胀。这种现象,与当前SST扩大征税范围所引发的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
消费税被视为 "压榨人民" 的税制
消费税被“污名化”的程度远高于SST。2015年纳吉政府推行消费税时,正逢经济放缓、马币贬值、物价飙升,尤其中低收入群体感受最深,消费税被视为“压榨人民”的税制。
2018年大选,希盟以“废除消费税”为主要竞选口号,成功激起民愤,推翻国阵政府。如今安华已任相,若重新推行当年被自己强烈反对的税制,无疑将被指为“政治背叛”,引发支持者反弹。
更重要的是,团结政府执政基础仍不稳,政治资本有限,若仓促恢复消费税,恐将动摇政权根基。
相比SST,消费税制度更系统、覆盖面更广,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更具效率与公平性。但对消费者而言,价格标签上明确写出6%税额,物价上涨“看得见、感受深”,自然更容易引发不满。
安华若恢复消费税恐动摇政权根基
安华政府上任以来,一再强调减轻通胀压力、体恤民生,此时恢复消费税,无疑将与执政宣言背道而驰,尤其M40与B40群体占据大多数选民,若处理不当,恐影响下届大选成绩。因此,即便安华深知消费税的制度优势,也只能暂时搁置,谨慎观望。
自2020年冠病疫情以来,大马经济复苏乏力,加上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国家更需财政缓冲以应对风险。于是,扩大SST税基便成为替代之策。
然而,无论是哪种税制,扩大征税都难获民意支持,反对党自然不会错失批评机会。他们早已将SST扩大课税解读为“向百姓开刀”,连进口水果、生活必需品也难逃一劫。
眼下安华窘境与当年纳吉如出一辙
眼下安华政府面临的窘境,与当年纳吉如出一辙——在压力下扩大SST可能屡屡展延,免税名单也会越拉越长。
更何况,人民并未“失忆”,仍记得当年希盟高举“打贪可补财库”口号,声称无需增税、无需消费税。
如今言犹在耳,安华政府却开始扩征SST,引发公众质疑:“打贪呢?节流呢?”更糟的是,政府一边扩大征税,另一边却大手笔推行如MyKiosk等备受质疑的计划,自然让人民感到所缴税金“打了水漂”。
为了避免选票流失,安华必须设法“合理化”SST——即使它并不完美,也远胜于重启消费税。这是政治、经济与社会多重权衡后的“次优选择”。
安华不会冒 "重启消费税" 的风险
因此,马华与巫统再三喊话要求恢复消费税,恐怕只是政治姿态。安华不会冒这个风险。但马华与巫统可以扮演另一角色——推动财政纪律、监督政府开支、改革制度,为未来某一天重启消费税做好准备。■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