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源《星洲网》专栏评论:
7•26大集会, 老马、老慕
联手哈迪, 要逼安华下台
❝726倒安华集会是国盟夺取政权的重头戏,相信政府会发布“好消息”,减缓反首相情绪。不过,反当权已是网络和坊间舆论主流,安华政府只能以守为攻,步步为营。❞
本文是林瑞源2025-07-18 20:00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敦马老慕哈迪联手,动摇安华相位。全文如下(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在安华声望大跌之际,有传言指巫统副主席兼种植及原产业部长佐哈利将取代安华,出任第11任首相。
"巫统佐哈利将取代安华",是假传闻
这样的传闻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因为巫统只有26名国会议员,即使巫统获得国盟、东马及9名公正党国会议员的支持,也轮不到佐哈利任相,排在前面的是党主席阿末扎希及署理主席莫哈末哈山。
在佐哈利暂代天然资源及环境永续部长职务后,增添了传闻的可信度,不过扎希不会让“依斯迈沙比利任相后不受控制”的情况重演;自视清高的拉菲兹等人也不愿成为党的叛徒。因此这明显是别有居心者散播的谣言,以离间巫统及希盟。
目前确实是扳倒首相安华的最佳时机
目前确实是扳倒安华的最佳时机,因为各种不利的课题接连爆发,包括销售与服务税(SST)扩大征收范围、削减补贴、物价上涨、司法危机及巫统区部领袖不满纳吉未能居家服刑。而前首相敦马哈迪、国盟兼土著团结党主席慕尤丁,以及伊党主席哈迪阿旺星期四在吉打州举行的“政治家的使命”(Himpunan Mandat Negarawan)大集会同台演说,预料将可以掀起乡区马来人的反政府浪潮。
虽然马哈迪在非马来社会的信誉已经破产,但是对甘榜马来民众来说,他仍有一定的号召力,再加上伊党的基本盘,依靠这项倒安华的运动,伊党要在下届州选保住4州政权可说是稳如泰山。
《哈拉卡》报道有逾3万人出席集会
根据伊党党报《哈拉卡》的报道,有逾3万人出席了集会,马哈迪和慕尤丁的演说极尽煽动之能事。老马促请安华立即辞职,因为安华缺乏治国能力,导致国家问题丛生。他声称,不需要等到大选,当人民不喜欢时,首相就必须辞职,多个国家已有首相因为民意压力主动辞职的先例。
而老慕表示,国家目前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困境,经济恶化、人民陷入贫困,他希望人民觉醒,拒绝错误的执政方针,让安华下台。
施压安华"不必等到大选, 立刻下台!"
这两位前首相的言论似乎是鼓吹不用通过选举来撤换首相,包括举办集会施压及重演喜来登政变。他们不理会政治动荡,只求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
两老也吹捧国盟的执政能力,宣称一旦国盟接掌联邦政府,必定愿意听取建议,以确保人民的问题,如贫困问题得到解决。但是国盟并非没有执政的经验,只有铁粉才会相信国盟可以让国家脱胎换骨。
贫困、入不敷出及生活成本高涨,最能够挑起马来社会的情绪。安华政府可以U转,取消SST扩征、维持各种补贴、增加派发援助金,甚至是让人民再次提取公积金存款。但是这种民粹政治,很快的将使国家陷入财政危机。在选票及国家财政改革之间,政府面对左右为难的窘境。
巫统与安华, 已经是“命运共同体”
在国盟的操弄下,预料希盟的马来人支持率会继续下滑。巫统此刻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因为巫统是政府的一分子,反对党倒安华,就会直接冲击巫统的支持率。巫统与安华已经是“命运共同体”;若安华不保,巫统近期补选大胜将是昙花一现。
至于非马来人对昌明政府的支持率下跌也不容小觑。华裔是不满体制改革缓慢、经济环境没有改善;希盟无法为赵明福案寻求真相和正义,只能让反贪会道歉及行动党领袖鞠躬,更是严重打击支持者的信心。而印裔则是不满团结政府忽悠他们,没有兑现解决该社群经济困境的承诺。
如果马来票没有回流,非马来选民放弃投票,那么国盟将有望在半岛横扫千军,从而掌控组织政府的主导权。
安华政府"只能以守为攻,步步为营"
当然面对国盟追击的安华并非没有反击的空间和条件,其中马来统治者理事会同意任命旺阿末法立为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阿布峇卡为上诉庭主席及阿兹莎为东马大法官,让司法课题迅速降温。
此外,土团党和伊党对国盟首相人选仍有分歧,土团同意由老慕带头推动成立“团结反对党阵线”,而伊党对此不以为然。目前两党有共同的敌人才搁置争议,一旦大选逼近,矛盾就会浮出台面。
726倒安华集会是国盟夺取政权的重头戏,相信政府会发布“好消息”,减缓反首相情绪。不过,反当权已是网络和坊间舆论主流,安华政府只能以守为攻,步步为营。■
1 comments:
This is a really insightful column review by Lim Ruiyuan. It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political landscape in Malaysia, especially concerning the "7•26 Anti-Anwar Rally."
The analysis of how various issues like the SST expansion, subsidy cuts, and rising prices are creating an opportune moment for the opposition to challenge Prime Minister Anwar is very clear. It's also interesting to read about the efforts of Mahathir, Muhyiddin, and Hadi to rally support, particularly among rural Malays.
The article's discussion on the potential impact o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support for the government is particularly noteworthy. It highlights the complex dynamics at play, with both Malay and non-Malay communities expressing dissatisfaction for different reasons.
Overall, this piece does an excellent job of breaking down the political strategies and the potential outcomes of this significant event for Perikatan Nasional. It's clear the Anwar government faces a challenging defensive strategy ahead. Thanks for sharing such a well-analyzed perspective!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