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松《东方网》专栏评论 :
要反贪会交代谁杀了赵明福,
是对火箭政治诚信终极检验!
❝如今,行动党面对的,是当年承诺所带来的道德反噬。一句“诚意道歉”难以平息舆论的不满,“表达遗憾”也掩盖不了问责的空白。“谁杀了赵明福?”这不仅是对国家良知的拷问,更是对执政者政治诚信的终极检验,行动党必然无法回避。❞
作者在本文中重点提出要不要反贪会交代命案真相以及追究涉案官员的刑事责任,是对过去曾经许诺要为赵明福的冤死讨回公道而如今居于执政地位的行动党的政治诚信的终极检验——作者的这一明确立场和态度跟赵明福家属和赵明福民主促进会对明福冤死的立场和态度是一致的;相信作者的这种见解和感受也将会取得行动党基层党员和广大华人社会的共鸣。
本文是资深文化人兼时评人陈锦松 2025-07-22 07:00 发表于马来西亚《东方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谁杀了赵明福?——对火箭政治诚信的终极检验。全文如下(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一个年轻生命的陨落,16年来在马来西亚社会激起层层波澜。赵明福,这位年仅30岁的政治秘书,于2009年7月在反贪污委员会雪州总部离奇坠楼身亡。案件经历三次验尸庭、一场皇家调查委员会、一轮上诉庭推翻裁决,以及最终在2015年的民事和解,走过冗长曲折的法律程序。
明福命案NFA是对法治信仰的冲击
然而,至今真相仍未水落石出。今年5月总检察署宣布案件“不需进一步行动”(NFA),形同为案件草草落幕。对赵家而言,这是第二次“宣判”;对社会而言,则是对法治信仰的又一次冲击。
赵案并非普通命案,而是一场政治与司法交会处的制度悲剧。赵明福在担任雪州行政议员欧阳捍华的政治秘书期间,被反贪会带走协助调查,接受十多小时盘问后,翌日清晨却陈尸于办公大楼楼下。其死亡方式,自始即引发巨大争议:是自杀,还是他杀?
5名涉事反贪会官员至今无人被追责
验尸庭最初裁定为“悬案”,2014年上诉庭推翻原判,认定死因为“身份不明人士的非法行为”所致。法医曾指出其颈部疑似有勒痕,自杀说漏洞百出。更严重的是,反贪会的讯问手法与拘留程序引发广泛质疑,五位涉事反贪会官员至今无人被追责。
赵明福之死,从未脱离政治阴影。从时任反对党领袖林吉祥、已故资深律师卡巴星,到民主行动党众多领袖,长期不断质问“谁杀了赵明福?”2013年大选前,行动党曾公开承诺,若成功执政,将在百日内设皇家调查委员会彻查赵案。2018年希盟上台后,此一承诺却未全面履行。2020年“喜来登政变”爆发,政权更替使赵案再度沉寂。
政府作出了赔偿, 命案真相并未揭示
尽管政府于2015年在民事诉讼中承认程序疏忽,并赔偿赵家60万令吉,但真相并未揭示,责任也从未厘清。民事和解,并不等同司法正义。
赵案所映照的不只是个案悲剧,更暴露出体制性的深层困境:执法单位缺乏有效监督、调查过程不透明、司法独立受政治干扰、政党承诺难以兑现。所有这些逐步瓦解人民对国家制度的信任。
如今,行动党面对的,是当年承诺所带来的道德反噬。一句“诚意道歉”难以平息舆论的不满,“表达遗憾”也掩盖不了问责的空白。“谁杀了赵明福?”这不仅是对国家良知的拷问,更是对执政者政治诚信的终极检验,行动党必然无法回避。
没交代"谁杀了赵明福", 何来法治?
赵明福虽已离世多年,但他的名字早已超越个体,成为公义、真相与权力问责的社会象征。如果国家无法直面“谁杀了赵明福”的核心命题,又如何重建人民对法治的信仰?又如何阻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行动党之所以赢得华裔选民长期的信任,是因为他们相信这股政治力量代表著道德原则、改革意志与制度正义。这些价值,正是执政所不可或缺的根基。
国人始终坚信,一个年轻生命的陨落,不应被草率结案,更不该被政治遗忘,而应成为推动体制改革的起点。否则,悲剧终将重演,只是换了另一个姓名、另一段未完的哀伤。
历史不会遗忘,人民也不应沉默。赵明福之死,唯有还原真相,追究责任,方能告慰亡者,重建民心,避免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