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2025-07-23社论:
马美谈判与土著政策底线
及安华的挑战
❝安华政府若欲维持国内社会的族群平衡,同时又要确保国际经济竞争力,唯一的路径是在谈判中展现创意安排,例如设立过渡期、允许开放特定领域、或设立以能力与需求为基础的优惠框架,而非僵化的种族配额。❞
本文是《星洲日报》/ 《星洲网》2025-07-23 社论。原标题:马美谈判与土著政策底线及安华的挑战。全文如下(上图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和文内小标题经《人民之友》编者做了调整)——
安华阐明与美国的关税谈判的立场
首相安华日前强调,大马在与美国进行对等关税谈判时,不会向可能影响国家政策的压力屈服。他指出,尽管美国在马投资与双边贸易额很高,但大马会坚守“底线”,谈判不得影响现行的土著政策。
首相表示,这项政策被认为具有歧视性,而遭诟病;但我国会坚持土著政策。与此同时会继续加强与其他国家,如金砖国家、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关系,以拓展市场及保障国家利益,但任何国家都不能对我们设下压迫性的条件。
除了不接受“压迫性谈判条件”(检讨土著政策)外,首相也表明立场,虽然希望谈判能够顺利解决,但同时美国不能因为大马在巴勒斯坦、加沙与伊朗问题上的立场,而施加任何压力。他说,大马立场不会动摇,并将以独立与主权国家的姿态表达观点。
首相强调土著政策是平权不是歧视
马美贸易投资谈判正紧锣密鼓展开,但土著政策成为争议核心。美方要求开放更多经济领域,允许外资100%持股,尤其在专业服务、高端制造与科技产业上,以配合美国“友岸外包”及供应链重组战略。
然而,首相强调,土著政策不是歧视,而是保障国家经济公平的底线,是平权而非歧视!
土著政策的背景可追溯至1971年颁布的新经济政策,目的在于根除土著贫穷与重塑族群间的经济结构,以实现财富平衡。这项政策的核心指标,是保障土著至少拥有30%股权比例,以及在各行业设有土著特许与优先配额。
特朗普: 土著政策违背"非歧视原则"
然而,特朗普对外贸易谈判的核心始终是市场开放,强调投资自由化与公平竞争。对华府而言,土著政策构成投资门槛与市场扭曲,违背了“非歧视原则”,这也是美国在世贸组织(WTO)及双边谈判时的一贯立场。
安华回应称:“土著政策不是歧视,而是国家经济政策底线与历史责任。”此番表态无疑在国内赢得部分马来选民支持,但对于贸易谈判而言,却极可能成为重大障碍。若美国坚持完全开放,而大马又无法作出让步,谈判将陷入僵局。
新经济政策是不可碰触的神圣领域?半个世纪以来,新经济政策与其后续政策,已经在国家治理体系上生根,间中涉及土地批给、国营企业股权分配、政府采购与教育配额。
土著政策对外资是重大制度性风险
支持者认为,新经济政策改变土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被边缘化的危机,也维持社会稳定。但该项政策也存在问题,政策执行的结果产生了资源分配的寡头化,得益的是土著特定精英阶层,并助长裙带主义与贪污问题,这对外资而言,是重大的制度性风险。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美国商会多次建议我国逐步降低股权限制,以吸引技术与资本密集的产业投资,若市场持续封闭,恐无法与越、泰、印尼竞争。
地缘政治变数,亦即伊朗、巴勒斯坦与马美关系,是谈判过程中一个高度敏感的议题。安华近期在国际场合上,频频对以色列及美国的立场作严正批评,特别在巴勒斯坦议题上,大马明确反对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安华表明,马美谈判不会因国际政治而妥协,大马支持巴勒斯坦的立场不会改变。
但美国对外经济政策与外交安全利益牢牢挂勾。若双边在价值观与地缘政治上出现摩擦,即使经贸利益有合作空间,也会严重影响谈判效果。
谈判触礁对政府和国家经济的影响
万一谈判触礁,对安华政权与国家经济会有一定的影响。
其一,对经济的影响:谈判触礁,大马将错失进入美国供应链“去中国化”重组的机会,无法获取新的外资投资与技术转移;依赖中国与东盟的格局将加深,对外贸易风险集中度升高,降低战略自主。
其二,对民生与企业的冲击:外资投资减少将影响就业机会,尤其是外资带动的中高阶技术岗位;本地企业缺乏与跨国公司竞合的空间,无法提升产业链附加值,抑制工资增长与专业人才培育。
其三,安华政权面对的政治后果:在马来群体,坚守土著政策或能短期凝聚支持,但城市中产与华印裔选民会感到经济发展受限,质疑安华的改革决心;若国际投资者信心动摇,股市与汇市波动,将成为在野党攻击政府无能、外交失败的抨击话题。
安华政府在马美经贸谈判唯一路径
如何在底线与利益间取得平衡?土著政策确实是国家历史脉络下的产物,但若不与时俱进调整,将可能成为经济发展与全球化的绊脚石。
安华政府若欲维持国内社会的族群平衡,同时又要确保国际经济竞争力,唯一的路径是在谈判中展现创意安排,例如设立过渡期、允许开放特定领域、或设立以能力与需求为基础的优惠框架,而非僵化的种族配额。■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